宜宾观察 曹洋 张梦露

早春二月,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宜宾市大数据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在园区A区6楼的四川辰海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海数科)办公室里,一场关于智慧楼宇系统优化的“头脑风暴”正酣。作为这场技术研讨的核心成员,该公司JAVA高级工程师阚人治不时在电子白板上勾画着算法模型,与团队成员紧张讨论。这位2023年从成都返宜的“数字游子”,如今已成为家乡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阚人治的归乡轨迹折射着宜宾的产业蜕变。2019年大学毕业后,阚人治曾在成都某科技公司担任大数据研发工程师,专注于交通数智产品部的大数据平台建设与优化。彼时,家乡的数字经济尚处萌芽阶段。

转机出现在2023年,当阚人治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宜宾发布的各类数字产业招聘信息和招商政策时,“城市级数字生态”的蓝图让他心动。“近年来宜宾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拓展空间,智慧交通、数字政务等场景化需求井喷,这些都是我回归家乡发展的动力。”阚人治说。

工作中的阚人治

谈及成宜两地工作内容差异时,阚人治表示,成都时期更侧重于某一产品的研发和迭代升级,如同在既定轨道上精准导航;如今在宜宾,有更多的机遇等待挖掘,需要从底层架构搭建到场景化应用开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域。

“目前,我们团队共有43名成员,其中超过一半是宜宾本地人,其余成员则来自绵阳、南充等地,共同为团队注入了多元活力。”阚人治介绍,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公司对于从外地回归宜宾的员工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汇聚,成果显现。回宜两年来,阚人治团队研发出入河排污口信息平台、智能会议室、智慧楼宇等产品,其中智能会议室成功申请两项华为鲲鹏认证,系统服务会议超过400场;智慧楼宇则为宜产投人才公寓、M0地块和科创中心提供服务,集合同、财务、审批、系统管理、物业服务和智能设备管理等于一体,让商业综合体运营更加高效智能。

同样被宜宾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吸引回乡的,还有辰海数科前端开发工程师肖耀华。28岁的肖耀华是宜宾高县人,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主修电子科学技术专业。2019年毕业后,肖耀华去到成都一家医疗行业的软件公司工作,由于需要长期去外省市驻场开发,在前后端开发、项目管理和实施运维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3年3月,怀揣着对家乡的眷念和对事业的追求,他毅然返宜投身智慧教育系统研发。

回到宜宾后,肖耀华加入了辰海数科,工作内容由最初的业主定制开发,逐渐转变到自主研发教育相关产品,并参与了众多智慧教育产品项目。居住在公司附近的他,每天早上8点起床,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公司,8点半在食堂享用早餐,9点到岗后,他首先会回顾前一天小组成员的事务完成情况,随后便投入到手中的工作中。得益于“15分钟通勤圈”的便利,肖耀华非常享受目前的工作节奏。

工作中的肖耀华

“过去宜宾的数字岗位多属基础运维,明确的招聘信息和资讯都较少;现在不仅可以看到相关公司招聘推广信息越来越多,岗位也更多聚焦创新应用开发。”肖耀华指着还处于试点阶段的智慧教育产品中台解释,该产品采用“1+N”模式,即一个应用中台关联多个应用,第三方开发的应用可以直接接入中台。这个打通多个校园系统的平台,集中于学校智能化场景开发,目前已实现对教职工人事管理、学生入学导引、线上缴费、排课选课等功能。“随着产品配套应用的完善,将逐步达到学生宿舍管理、学校资产管理、电子班牌等功能需求。”

在辰海数科,像阚人治、肖耀华这样的“洄游人才”占团队半数以上。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企业,员工规模已达189人,平均年龄31岁,形成“本地菁英+川籍人才”的混编战队。辰海数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薪酬对标一线城市+股权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回流率。“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在宜宾数字经济领域已成常态。

这种“人才-技术-产业”的螺旋上升,正是宜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据了解,随着华为、字节跳动、网易有道等150多家软件企业的持续入驻,宜宾规上企业从8户增加到54户,带动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已形成“基础研发-场景应用-产业孵化”的完整链条。今年1月,宜宾市发布的40个数字经济场景机会清单,释放出42.92亿元的市场空间,背后折射出宜宾深耕数字经济“新蓝海”的决心。

近年来,宜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连续多年跻身全国数字百强市。同时,宜宾通过“江源行动”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团队,共建新研机构5家,“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总金额超3亿元,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76家,聚集创新创业人才3万余人,多项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