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民政会议召开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王晓晖作出批示 施小琳讲话

  2月18日,全省民政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和省委要求,总结近年来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成效,谋划部署下一步民政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对全省民政工作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晓晖在批示中指出,近年来,全省民政系统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兜住基本民生底线,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重构城乡基层空间治理体系,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迈上新征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丰富内涵,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责家庭有机协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融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更好发挥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作用,紧扣“四个体系”“两个着力”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基本民生、优化基本社会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制度机制,甘当“孺子牛”、永葆“为民心”,多问群众疾苦,善谋民生福祉,办好惠民实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施小琳在讲话中指出,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我省民政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要求,进一步强化“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的职责担当,做好惠民生、促发展、聚民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为四川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施小琳强调,要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的独特作用。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以人口变化和需求为导向的科学民生服务保障体系。建立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完善分类救助帮扶政策,稳步提高救助保障水平,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持续增进特殊困难群体福祉。优化婚姻管理服务,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做实做细区划和地名管理,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和促进地方发展。规范社会组织管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民政工作能力水平。强化上下内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各方作用,积极构建大民政工作格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注重政策衔接、配套和聚焦,实现惠民效应最大化;多听群众呼声,多问群众需求,形成政策正向循环链条,善于从细节入手、从群众欢迎的小事抓起,真心实意把小事办好、实事办实。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加快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并关注解决数字壁垒问题,推动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强基层赋能培训,大力传承尊老敬老、助残慈幼、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等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救助管理、社会组织等机构监管,抓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等工作,严厉整治侵害群众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切实守住安全底线。

  会上宣读了四川省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成都市、德阳市、宜宾市、遂宁市、眉山市、达州市作交流发言。

  副省长叶寒冰主持会议。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市(州)政府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川观新闻记者 李淼 张立东 摄影 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