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周显彬 图片由糖酒会主办方提供

“从目前登记的情况来看,下半年秋季糖酒会展位增量有七成来自清香酒企!”3月27日,记者从组织参加成都春季糖酒会的相关展会公司了解到,作为浓香、酱香之外的酒业“第三极”,清香品类人气在持续增高——该品类连续三年保持13%-15%的复合增长率,成为白酒行业调整期少有的增长亮点。

“汾”的字头,“清”的势头,共同开启清香品类的春天。当前,白酒行业总体进入存量调整阶段,但清香品类却迎来增量发展的转换期。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清香型白酒的行业占比从15%上升至20%以上。清香正从“品类红利”迈向“品牌盛世”,上演“第三极”逆袭叙事。

一枝独秀 清香品类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这几天,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的展馆外,青花汾酒的广告矩阵横跨九大展馆,与金沙酒业形成“红蓝对峙”的壮观场面。山西乔家大院酒业展位“复刻”的晋商大院中,百元价位产品签约台被经销商层层包围。山西杏花村汾酒专业镇体验中心内,智能酒体设计系统前排队体验的客商络绎不绝,成都糖酒会三天接待量达6328人次,其中25-35岁年轻客群占比突破35%。

数据印证了这场狂欢,2024年清香白酒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山西产区贡献65%,河南、四川产区分别占12%和8%。“年轻人的第一口白酒正在转向清香。”酒便利负责人王建军透露,其门店清香产品复购率达43%。

渠道下沉带来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广东粤强酒业董事长王富强表示,清香品类是目前中国酒业竞争相对不剧烈的香型和赛道,与此同时大清香时代正在来临,对于经销商而言,清香品类应该有比较好的机遇。

双轮驱动 龙头“阳谋”与产区竞合

“复兴”是清香品类高关联度的一个词语。自中国白酒有“香型”之分以来,清香型是第一个实现品类全国化、市场全国化的香型,汾酒则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玻汾打地基,青花造云梯。”汾酒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揭晓,省外营收占比达63%,其中玻汾系列营收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25%,覆盖全国284个地级市;青花20单品营收突破50亿元,成为次高端市场增长最快的单品之一。

本轮大清香风潮在多个产区兴起,全国19个省份都有所动作。其中,大曲清香以山西为主产区,小曲清香以川滇渝为主产区,麸曲清香以京津冀为主产区。除山西吕梁作为清香核心产区外,川派(醉清风)、鄂派(黄鹤楼)、豫派(宝丰)等产区逐渐崛起,形成“山西领跑高端、川派创新突围、京派巩固大众”的格局。

“这样的发展格局,虽然印证了清香品类的包容性,却也导致品类标签混乱。”有专家表示,山西强调“传统大曲”,川派主打“智能化酿造”,鄂派则塑造“南派大清香”,各有论调,难以像酱酒以“赤水河”统一叙事,也没达到浓香“各美其美”的独立表达。

此外,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隐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调研显示,47%的消费者认为清香“味道太淡”,32%的消费者质疑“不同等级产品之间缺乏层次感”。更值得关注的是,在800元以上价格带,清香品牌首选率仅为11%,远低于浓香的35%和酱香的48%。

三分天下 高端博弈的挑战与破局

“清香酒企千元产品平均渠道毛利仅18%,远低于浓香35%、酱香42%的水平。”成都糖酒会期间,有业内人士提出这一话题,暴露出清香品类高端化的深层压力——消费者为性价比买单,而非品牌溢价。湖北石花酒业营销管理相关负责人罗保仁坦言:“千元价位产品虽有销量,但品牌溢价不足。”

无独有偶,多家知名清香品牌虽然都推出千元以上产品,但是实际成交价长期低于指导价。面对这一困局,清香阵营正在寻求突围。

重要技术共研,2024年3月成立的“大清香品质研究院”已吸纳21家成员单位,在低温入缸发酵、高温曲菌种数据、陶缸储存研究等方面推动技术共享,预计可降低成员企业研发成本30%以上。

文化次元破壁,江小白“微醺小剧场”在全国20个城市举办脱口秀巡演,触达年轻消费者超50万人次;汾酒在哔哩哔哩发起“年轻人的第一杯国风酒”调酒大赛,吸引1.2万条创意视频投稿,话题播放量达3.8亿次。

加速国际化突围,清香型白酒以其干净的品质特色、柔和淡雅的口感特征,与国际烈酒较为接近,这种相似性为其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而提升整个品类的热度。

“汾”的字头,“清”的势头,共同开启清香品类的春天。但是面对“要当茅台那样的酱酒共主,还是五粮液那样的浓香龙头”这样的质疑,汾酒的答复是“我们不当老大”,目标是“三分天下”,并带动整个清香品类开创大清香时代。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评价,清香品类的复兴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场涵盖工艺创新、渠道变革和消费培育的系统工程,正在形成“浓酱清”三足鼎立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