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玩家》是一场融合戏剧、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杂技剧。全剧以竹子精灵与竹笋精灵争夺竹之魔杖的“善恶”争斗为线索,讲述大熊猫乖乖因误食竹之魔杖而穿越到古蜀,历经三国,在面临种种考验后,回到现代成都的奇幻之旅。

《熊猫玩家》在杂技技巧方面,呈现出技艺的丰富性,如杂技经典技艺的蹬、踩、跳、钻、举、顶、柔、滚、翻等。这些技巧是杂技艺术的灵魂,构成杂技的本体语言,是完成杂技艺术篇章精妙的“文字”与“标点符号”。通过杂技演员的灵巧身形,在技巧的重复、递进、转换中,烘托杂技艺术情绪。

在坚守杂技本体的同时,《熊猫玩家》还融入舞蹈、音乐等艺术,完成较传统杂技表演不同的综合性杂技呈现,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艺术体验。该剧在舞台灯光上精心处理,具体到金沙遗址文化一幕中,以金色与青铜色为主要色调,符合考古出土文物实际色彩,既神秘又充满东方美感,为杂技剧的演出增加形式美。

当前杂技身体语言的语汇化性能存在一定局限,杂技身体符号难免表现出能指的缺位与所指的单一。面对传统杂技拙于叙事的专业狭隘,当前对杂技的艺术呈现,以杂技剧、主题式杂技表演为发展趋势,让原本不擅表达含义、纯粹性的技巧演艺融入到主题创作中,使杂技表演情感主线明晰、人物塑造饱满、意象表达多元,更具戏剧性及艺术化。

《熊猫玩家》以剧作形式面向观众,杂技技巧与剧作叙事、艺术追求趋于同步。评论作者徐雪梅表示,整部剧叙事简单,充满童趣,在轻松幽默中阐释“善”终将战胜“恶”的哲思,对儿童观众来说,友好且有效。

整部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叙事中炫技,寓技于叙事,通过身体将文化符号得以表征,赋予杂技本体文化底蕴,同时增加更多人文与审美思考,提升观众的杂技观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