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文/图

2月14日下午,成都市武侯区智谷C8·环球数码大厦人头攒动,产业园区人才专场招聘会一开始,不少企业展位前就排起长队。当天,由中共成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立园满园·聚才强企”2025成都市产业园区人才洽谈对接会(武侯专场)举行,产业园区人才专场招聘会和推介会现场人声鼎沸,展现了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蓬勃生机。

此次活动汇聚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0余家重点企业,共提供2600余个优质岗位,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吸引近千名优秀人才参加。

招聘会火热开场

技术能力成现场“硬通货”

当天下午,西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赵茂森手持简历,穿梭在科技企业展位间。作为主攻FPGA编程及C语言、Python开发的应届生,赵茂森目标明确:“瞄准科技公司的软硬件技术岗,月薪希望1万元左右,更看重未来职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空间。”与几家心仪企业面聊后,他认为,“企业普遍更关注技术能力,希望能用自己对项目和技术的理解证明实力”。

在成都小咖智数科技有限公司展位,成都锦城学院即将毕业的本科生邓博文与该企业当场敲定了线上笔试时间。“我有丰富的项目经历。”邓博文说,在校期间,他参与了医学图像分割、道路缺陷检测、大模型网络安全等实战项目和大型比赛,“这家企业正在推进一项医学相关项目,对我的实践经历比较满意,岗位和我的专业契合度也很高。”

技术能力成为招聘现场的“硬通货”。不少企业招聘负责人表示,除了学历、年龄等硬性条件,很多岗位非常看重实操能力。

招聘会上的供需碰撞,也折射出城市产业和人才结构的融合发展。在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展位,酒店运营管理、体育赛事策划岗位的优厚待遇吸引众多求职者。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姚安章表示,成都正加速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连续两年举办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具有国际赛事运营经验的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对于这次重点招募的体育赛事策划岗位,我们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希望招揽到优秀人才。”

现场,政策咨询区域同样火爆,人才落户、购房补贴、创新创业扶持等政策解答台前挤满了咨询者,工作人员现场详细解读礼遇产业园区人才的配套措施,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会场还设有非遗项目展示区和创业孵化成果展示区,糖画、剪纸等传统技艺与智能机器人等创新项目交织,展现出成都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产业活力。

推介会干货满满

产业园区人才岗位需求发布

在当天同步举行的产业园区人才专场推介会上,成都市发布“3+22+N”产业园区人才岗位需求,详细列出各产业园区急需的岗位类型、人才要求及数量,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人才集聚和创新发展。

当前,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迭代升级成都人才新政,在全国率先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先安居后就业”,制定发布《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明确了6大类224项支持类型,着力构建城市级政策服务坐标体系。新出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博考古、涉外律师等专项人才政策16项,按“3+22+N”园区类别编制园区人才政策包,加快吸引集聚园区发展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在人才评价方面“放权限”。开展市级人才管理授权规范试点,赋予重点用人主体自主认定权。大力实施“顶尖人才及后备人选引育专项”“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给予个人最高300万元、团队最高1000万元资金资助。对新引进的硕士毕业生给予不少于3万元生活补贴、博士毕业生给予3年7.2万元安家补贴。对新进入“两站一基地”的博士后给予最高56万元资助,近三年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超40亿元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活动上,武侯区相关负责人宣介《武侯区礼遇产业园区人才十条措施》。聚焦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事项,武侯在全市率先推出针对产业园区突出贡献人才的礼遇措施,从留蓉安居无忧、改善宜居无忧、租赁住房无忧、交通出行无忧等十个方面,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当天,成都市微波射频产业人才联盟正式成立,并为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成都音乐文创园三个园区人才服务站授牌,将进一步推动武侯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