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近日,有热心游客在参观西安博物院时,对有导游在讲解国家一级文物——史君墓石椁上使用了激光笔照射表示了担忧。激光笔照射会不会影响文物?为何博物馆严禁要求使用闪光灯拍照?这些光源会对文物造成怎样的伤害?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文物保护专家。专家们一致认为——博物馆参观的确严禁使用闪光灯,因为光辐射可能加速文物老化甚至造成不可逆损伤,尤其是对如有机材料、颜料、纺织品等光敏感材质。而有的冷光源对文物的伤害的确很小,但的确也不建议使用,毕竟博物馆给观众参观的各种提示资料已经足够。

为何禁用闪光灯拍文物?

喜欢逛博物馆的观众应该会注意到,很多博物馆都有参观提示:展厅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拍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文物保护专家介绍,这是为了避免过量的光辐射对文物造成累积性损伤。原来,光线、尤其是紫外线和高能可见光,会触发文物材质的分子键断裂或氧化反应。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能肉眼可见丝绸、纸张等有机质材料会因为过度光照逐渐脆化、发黄。敦煌壁画中,我们也能看到朱砂等矿物颜料因紫外线导致颜色褪变,还有一些博物馆里的漆器,也因有机染料分解,使表面失去光泽或剥落。如果游客使用闪光灯拍摄文物,那闪光灯瞬间释放的高能量,便能引发文物局部温升,就可能造成多层结构文物表里因热胀冷缩差异导致开裂。即使单次闪光伤害微小,但每年数百万游客的重复照射会形成累积效应。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丝绸在标准博物馆光照下(50勒克斯)每年褪色0.5%,而闪光灯的瞬间强度可达数万勒克斯。

事实上,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光照控制有一个科学的标准——敏感文物照度≤50勒克斯,紫外线含量≤75uW/lm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一般普通室内的照度,达到了大约300-500勒克斯。所以,很多博物馆书画类展区,灯光都非常昏暗,有的还设计成“人走灯灭”的模式,就是为了更大程度保护文物。而有些文物展柜,还会在玻璃中添加紫外线过滤层。

为何激光笔也不能用?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用闪光灯拍文物,那看文物时用激光笔指细节可以吗?

文物保护专家表示,博物馆内不建议使用,“因为离文物很近,用手指其实就已经可以起到指示作用。”

据介绍,不同材质的文物对光的敏感度的确不同,像金属与石材类,就属于光辐射伤害相对较低的,而纸张、纺织品等材质就极易受到光辐射的伤害。有的激光笔功率较高,同样可能会造成文物局部升温,影响有机或脆弱文物;即使是低功率激光,长时间或反复照射也可能引发累积性损伤。但有的观众在博物馆看到的导游拿着“激光笔”,可能的确有不懂文物光辐射的人,也可能拿的是低功率的LED光点。这种冷光源无紫外线,并且可以通过降低色温来减少蓝光比例。记者了解到,这种LED光指示工具已被大多数文博机构采用。

专家呼吁,博物馆的展陈已经从方便观众参观角度进行了充分考虑,很多文物的展示牌上都有对文物的充分介绍,原则上不允许带闪光灯、激光笔等外来光源进入展厅。文物破坏不可逆,希望每一位热爱文物的观众都能主动拒绝使用闪光灯和激光笔,让文化遗产能够保存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