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名列其中。随着野外考古工作结束,淮南武王墩墓科学考古发掘已进入保护利用和遗址公园建设的后半篇文章。经科学发掘,淮南武王墩墓是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确定武王墩一号墓墓主人是战国末期的楚考烈王。其考古价值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入选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月15日,武王墩墓发掘保护利用推进会在淮南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淮南市先后投入资金超2亿元,建设了临时发掘大棚、考古实验室、标本室、墓道发掘棚等发掘配套设施,并对具备恒温恒湿条件的人防设施进行安防提升改造,作为部分出土文物临时存放场所,有力保障了考古发掘工作顺利进行。在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建筑面积达4900平方米的武王墩考古实验室(二期)、考古方舱等设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围墙等其他工程正在加速推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于6月底完工,目前已启动配套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淮南市于2024年12月底前完成了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与寿春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合并,并按照国家文物局、省文旅厅的要求,编制上报了立项材料。据了解,淮南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于2022年获批安徽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已编制完成《淮南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淮南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规划总面积约7620亩,分三期建设,计划投资45.6亿元。武王墩考古工作站目前已基本建成,投资约6.76亿元的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即将开工建设。“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我们将齐心协力做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各项工作,真正让武王墩焕发新活力。”淮南市委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武王墩与寿春城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合并立项,推进武王墩一号墓保护利用;邀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做好出土文物清单和发掘资料的梳理,加快文物保护修复;抓紧启动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利用设施(博物馆)建设项目,让武王墩绽放新光彩。
记者:柏松
编辑:马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