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燕巧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型灵活就业形态,从2019到2024年,我国新型灵活就业的招聘规模显著增长,招聘职位数在劳动力市场的占比从8.4%增至约15.2%。这一统计结果来自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近日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还指出,新型灵活就业的职位需求,呈现出区域集中化、门槛多元化和薪资水平较高等趋势。

根据《报告》划分,新型灵活就业职位分“基于位置”和“基于云端”两大类。“基于位置”的包括网约车类、配送类、生活服务类;“基于云端”的包括知识服务类、媒体类、直播类以及网络电商类。其中“基于云端”的工种对年轻求职者更具吸引力。具体来看,求职者中21-25岁的占比最高,达到45.2%。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传统就业(32.7%)和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29.3%)。媒体类、网络电商类、知识服务类和直播类等基于云端的技能型工种求职者中,30岁以下的比例普遍较高,均超过70%。

细看新型灵活就业的职位需求,《报告》认为呈现出区域集中化、门槛多元化和薪资更优等特点。比如从地域看,新一线城市的传统就业、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和基于云端的新型灵活就业的招聘职位数占比分别为34.6%、41.7%和37.0%,彰显了其强劲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活力。而占比高达41.7%的基于位置的新型灵活就业招聘比,表明这些城市在网约车、配送、生活服务等服务业领域有巨大需求,可能与其人口规模大、消费能力强、生活节奏快等特点有关。

在薪酬待遇方面,传统就业职位主要集中在6001-8000元的薪资区间,占比为24.2%。新型灵活就业中,基于位置的职位在10001-15000元区间的占比高达44.9%;基于云端的灵活就业招聘薪资则更集中在6001-8000元和10001-15000元区间,分别占24.2%和24.3%。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倾向采用“混合用工”模式。去年底,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显示,引入灵活就业人员,与企业固定员工组成混合用工团队,这样的团队协作模式,正在被广大职场人视为“新常态”。去年,约有37.9%的受访企业不同程度地扩大了混合用工规模。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未来几年内,全职类的工作岗位数量会下降,企业和员工的合作方式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认为灵活用工的方式将给社会、组织带来革新,它不仅会对政策有挑战,对企业的保密性、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等也会带来一系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