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脑机接口技术不断突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正处于攻坚突破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脑机接口产业蓝皮书》(下简称报告),全球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化应用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预计超过3000亿美元,拥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赛迪数据显示,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2024年市场规模为32.0亿元,未来3年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可达20%以上,预计到2027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到55.8亿元。
根据赛迪顾问的定义,脑机接口(BCI)是指一种在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和控制通道,用脑的生物电信号直接操控外部设备,或以外部刺激调控脑的活动,从而增强、改善和延伸大脑功能的技术。按照信号采集方式不同,分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种技术路线,主要赋能医疗健康、商业娱乐、公共事业、航天军工等领域。医疗健康领域是国内脑机接口产业应用研究的主要下游方向,目前全国脑机接口下游应用解决方案企业有56%聚焦医疗领域。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有两点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脑机接口产业区域、企业竞争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目前国内脑机接口企业和研发成果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北京、上海和深圳已形成聚集效应,同时国内已有企业进入临床阶段,先发企业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预计未来行业马太效应将持续显现。二是非侵入式技术加速商业化融合应用。相较于侵入式技术,非侵入式路径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大众接受度更高、应用场景更加广阔,预计未来非侵入式技术在包括商业娱乐、数字孪生、教育和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商业化融合应用也将成为行业重要方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