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灵 卢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迅速成长为推动全球发展与合作的关键性平台,而且在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倡议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不仅加速了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还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创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共促全球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问题,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共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这一古老智慧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得到深刻体现。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项目,铁路、公路、港口及电力设施等项目的实施,大幅提升了当地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快速发展。中欧班列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通过优化交通网络,显著改善共建国家的物流条件,降低其运输成本。它不仅搭建起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高效贸易通道,而且在共建国家间搭建起经济发展的桥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共建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此基础上,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共建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通过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优化通关流程等创新手段,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更加开放和便利的环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还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共建国家,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通过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举办经贸论坛、建立产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得以加速,商品、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总体而言,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推动共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共建国家积极探索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而有效推动国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共塑全球治理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推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向更加普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还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与再平衡、加强了全球治理体系与机制建设以及促进了地缘政治稳定与和平发展。这些贡献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在其框架下,共建国家平等参与、共同决策,确保了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和多元化。与此同时,还推动了共建国家的政策沟通与合作。通过加强政府间对话与协商,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共建国家之间的政策协同和利益共享,这不仅有助于消除政策壁垒和贸易障碍,也推动了共建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关系。这种合作机制不仅为共建国家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政策环境,还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完善。

此外,共建“一带一路”还通过引入新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变革。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和丝路基金的设立,为共建国家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融资支持,展示了全球治理体系在融资机制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举措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

共推文化交流

共建“一带一路”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化的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开辟了新路径,文化多样性、文化尊重及跨文化交流成为驱动共建国家共同繁荣的关键要素。

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世界增添了无尽的色彩与活力。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现代创新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独特的文化画卷。这些国家不仅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还在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孕育新的文化果实。通过文化交流,共建国家人民得以深入探索彼此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而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为合作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兴盛。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文化交流不仅加深了相关国家人民对彼此文化的认知,更促进了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这种共同价值认同将不同国家的人民紧密相连,共同为实现繁荣发展的目标而努力。文化交流使共建国家人民能够清晰洞察彼此间的共同点与差异,从而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与发展的最大共识。尽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文化交流带来了挑战,但这些挑战同时也激发了共建国家人民对文化差异的珍视,并激励他们努力寻求相互理解与沟通的途径。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理念指引下,共建国家人民不仅欣赏自己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尊重并欣赏其他文化的优点与长处。通过跨文化交流,他们得以更加高效地传递信息、分享经验、增进友谊,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

共护世界和平

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国际大环境中,全球安全治理面临巨大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涵盖传统意义上的地区冲突和军事对抗,还包括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非传统安全威胁。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共建“一带一路”以其独特的合作模式和广泛的参与国家,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实践路径。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共建国家提供了一个加强政治互信、深化区域合作的广阔平台。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国家能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对话与协商,有效减少误解和误判,进而降低地区冲突的风险,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合作潜力和创新能力。在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上,中国与共建国家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推动了共建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合作。通过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共建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在网络安全领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提升了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水平。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共建国家的非传统安全治理能力,也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与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在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合作,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完善,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互信。同时,共建“一带一路”也将继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SCJJ24ZD5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