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范瑞鸣 图片由朗基控股集团提供
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散落在田间,房前屋后绿林环绕,良田阡陌交织其中……距离大邑城区25公里,规划范围16000亩,周末民宿一房难求,被评为成都市“十大最美川西林盘”的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稻乡渔歌”)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当地带来了怎样的改变?3月19日,川观新闻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位于大邑县沙渠街道祥和村的稻乡渔歌,参观采访这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川西林盘田园综合体项目。
孵化“乡创品牌”
让“农民”变为“农村品牌创始人”
下午2:00,记者刚走进稻乡渔歌青农创业孵化中心,便看到里面坐满了前来学习的年轻人。“这是我们为初创者提供创业孵化、创业实训、创业服务的孵化服务窗口。”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里会定期开展人才培训、Wework创业模式及技术社群分享,为返乡农民、新迁农民、农创大学生、农村妇女等就地就业提供保障。
记者了解到,为了培育当地农民孵化“乡创品牌”,推进本土人才资源品牌化,稻乡渔歌还创办了乐农学院,引导各类乡村人才参与创业创新,利用立体种养稻米、鱼、鸭等食材,推出网红餐厅绿翠小院、“妈妈厨房”等生态餐饮品牌,形成产业链闭环。
“以往除了种自家的几亩田,我们基本没其他收入,后来稻乡渔歌的工作人员组织我们学习做家常菜,现在每到节假日我们的生意都很不错。”“妈妈厨房”老板王娟是当地农民被孵化的第一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转化为“农村品牌创始人”。
避免“千村一面”
推进本土历史建筑品牌化
跑绿道逛稻田、体验川西民俗、吃一锅蒸农家土碗、带上孩子参加田园艺术教育、住在林盘民宿,闻稻香蛙鸣……新晋网红打卡地的稻乡渔歌,成为成都人节假日度假首选地之一。
记者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精心规划设计出的村落场景,以及基本成型的“林盘+湿地+绿道+农田大地景观”农业公园社区形态。
“我们每周末都要来住几天,儿子每天就在油菜花地里钻来钻去,我和先生就骑着双人自行车到处游玩。”成都市民王娜告诉记者,全家人都非常喜欢这个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乡村美食、田园艺术教育、亲子娱乐、风情客栈、休闲农场等农商文旅体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农业精品公园社区,“下回还可以带父母来,老年人肯定更喜欢这种地方。”
“为了保持原滋原味,我们聘请了日本、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大师共同打造艺术民宿,部分以老川西木构老宅重新改造,部分墙体采用资源回收再利用的老青砖,还原川西民居建筑特点,演绎川西人的生活居所。”稻乡渔歌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投资20亿元
建设新老村民相融的共生家园
据了解,两年前大邑县祥和村按照“产景相融、产旅一体、产村互动”的思路,运用空间美学提升乡村形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发展。稻乡渔歌规划总面积10.81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目前1期工程已建设7个川西临盘和1个集中居住区,规划范围约1.6万亩。
高品质的农业、农创、文创、康养、主题民宿等项目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空间,村上还采取“合作社+公司+职业经理人”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以农民土地流转租金70%作为保底收入、30%作为入股分红方式,实现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
“留住乡村特色、留住当地居民、留住投资企业、留住支柱产业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朗基控股集团总裁李斌向川观新闻记者介绍到,稻乡渔歌就是要打造一个共生模式的平台,高品质农业、农创、文创、康养、主题民宿都能在这里找到发展空间。
共生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祥和村一系列“连锁反应”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大量且优质的就业岗位在当地掀起了返乡热潮,不少曾经的外地人也慕名而来,在创业途中不知不觉成了这里的“新村民”。
沙渠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祥和村推动发展与治理的深度融合,实现村委会、村民、公司及社会组织由以前的“利益驱动”,转变到“生活共同体”。“稻乡渔歌来了以后,我们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老百姓很满意,今后还会更美好。”
近两年来,稻乡渔歌总接待客群达32万人次,目前已为1000多农户、3000多位村民提供创业扶持、就业岗位。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661930 2021-03-24
乡村美食
川观网友141300 2021-03-21
四川的乡镇,各有特色,天府之地,不是徒有虚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