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春天的林芝,桃花唤醒了沉睡一冬的雪域高原。今年是孙震来到西藏的第11个年头,从阿里到林芝,他始终奋战在高原急救一线,为偏远地区的群众带来专业的医疗救治,为祖国边境的长治久安全力以赴。
如今的孙震
孙震是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届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本科毕业后参军入伍,毅然奔赴雪域高原,扎根基层工作。不久前,教育部公布2023—2024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他获得了此项殊荣。
一次无悔的选择
孙震出生于1990年,他是辽宁丹东人,2014年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怀揣着军人梦,希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主动报考了原武警西藏边防总队(现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于2015年1月成为了武警西藏边防总队阿里边防支队塔尔钦边防派出所的一名军医。
塔尔钦边防派出所(现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是一个海拔4810米的边防派出所,就在冈仁波齐峰脚下,担负着30多公里边境线、4000多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2个行政村的治安管理任务。
刚到驻地时,虽然怀揣着崇高的理想,但现实极端的自然环境还是给了初次进藏的孙震不小的冲击,“刚下飞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荒凉,高原反应自不必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当时取暖还是烧煤。”
当时,作为这个派出所里唯一的军医,孙震时常接到救援任务。他还记得,一次在冈仁波齐卓玛拉山口,一名印度香客突发肺水肿,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命悬一线。时值深夜,天寒地冻,孙震和战友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和月光照明,迷路多次才找到患者并将其紧急转移。通过高流量的吸氧和药物治疗,患者三天后才得以康复,用生硬的汉语对他们道出“谢谢”。
孙震到西藏的第一年
在塔尔钦边防派出所的几年里,这样的救援发生过很多次。孙震和战友一遍又一遍地往荒无人烟的山里跑,甚至常常因缺氧、迷路等突发状况,自己也陷入困境。但孙震一次也没有退缩,在数百个漆黑的夜里,救治伤患于危难之间。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也让孙震深刻体会到了医者使命的重量。
2016年7月,孙震荣获“武警西藏边防总队‘爱民固边’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年,其救援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栏目以“神山下的紧急救援”报道。
一份执着的坚守
孙震的救援故事并没有结束。
2018年1月,他调动到了武警林芝边防支队背崩边防派出所(现林芝边境管理支队背崩边境派出所)。这个派出所位于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虽然相较其他乡镇,背崩乡的平均海拔更低,但因独特的高山峡谷地貌,这里地理构造复杂,地质松软,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频发。
在这里,孙震不仅要进村入户为老百姓进行义诊,也会参与到地质灾害救援当中。在一次泥石流的救援中,孙震冒着大雨徒步穿越塌方区,救出了被困村民。他还记得,在救援结束后,一位藏族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那一刻,这些真挚的道谢如晨曦初光,不仅温暖了孙震被暴雨淋湿的身体,也让他愈发坚定自己扎根基层的决心。
孙震下乡义诊
进藏以来,孙震累计救治了2000余人次。他参与制定的应急预案对墨脱防控地质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个人获评为墨脱县颁发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但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自己见证了边疆医疗条件的改善,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年轻战友投身急救培训。
如今,当初那个满腔热血的稚嫩青年,已然成为一名刻苦务实的基层工作者。回首往昔,孙震感叹:“边疆磨砺了我,也重塑了我,更洗涤了我。”在工作与生活的历练下,孙震越来越体会到基层需要的不只是热血,更是持久的坚守。
谈及未来,孙震希望将母校的中医药资源引入边疆,并建立“警医联动”培训基地,为更多边境地区培养复合型人才。他呼吁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到祖国边疆的基层工作建设中,“以专业为剑,以情怀为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