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成都,正在变身为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和“应用场”。
近段时间,从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加挂“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新设立场景创新部,到成都高新区举行2025年首次产品应用场景发布会,聚焦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四大前沿领域,重磅发布首批20个产品应用场景清单,等等。一连串行动都离不开一个词:场景创新。
场景“小切口”,也是创新突破口。场景中有复杂具象的需求痛点,也有迭代技术、升级产品的解决思路,以场景破题,就是要着力以场景创新赋能和驱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过去,技术驱动创新遵循先研发后转化的线性逻辑,极易陷入“技术没人用、成果难转化”等风险,造成科技和经济“两张皮”。有技术,但缺场景,产品没落脚点;有场景,但缺技术,产品没发力点,这是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普遍痛点。
与场景融合、互动,往往可以拉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相反,与场景脱节、疏离,往往掣肘发展。人工智能迎来三次发展浪潮,理论和技术创新超前于应用落地,应用场景不足、未能真正走进生产生活成为前两次浪潮归于沉寂的重要因素。技术一旦困于实验室、悬浮于空中,其释放的能量势必有限,让技术在场景中落地生根、淬炼打磨,才能激活内在生命力。
机器狗当搬运工、AI成为政务新同事、无人机配送外卖……以场景驱动创新正在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也在打开更多可能性。场景创新,更加强调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走进复杂的、动态的、真实的场景中,挖掘真需求、真问题以及洞见新趋势,有效地把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链接起来、衔接起来、对接起来。
从实践来看,上海、北京、合肥、成都等国内多个城市都在积极部署和推进场景创新,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技术。比如,上海启用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以虚实融合场景牵引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突破;安徽合肥围绕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推动无人驾驶和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形成示范应用,等等。要么以场景正向拉动,牵引技术突破,要么在场景中发现技术短板、捕捉市场诉求,反向倒逼技术进步。场景创新不同于以往“历时性”创新,而是“共时性”创新,即同步推进技术研发、转化、改进,不仅加速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的过程,并且在推动技术、赋能产业上有着更大的推动力和牵引力。
场景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亦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地”细分一下,不仅对应各地实际,也指向各类场景。场景蕴含无限机遇,但机遇不会凭空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正视当前场景创新面临的一些困境,重大场景系统设计不足,可复制推广的大场景少;场景机会开放程度仍不够;场景落地成本高,应用生态不完善,等等。聚焦多元的、实际的、具体的场景卡点协同发力、精准破题,让产业化、商业化在一个个真实场景中加速演变,在共同推动场景驱动创新中,努力把应用场景转化为产业前景和科创胜景。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