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文/图
“我们每一款芯片都刻印着DESIGEND IN CHENGDU(成都设计),成都芯、四川芯的标识随着产品发往全国各地。”3月31日,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的集成电路产业信创场景对接会上,成都海光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设计、中国制造”的芯片产品正加速出圈。
当天,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成都海光、联想、新华三、浪潮、中兴、印信数安、中科可控等7家企业及成都集成电路协会负责人齐聚,集成电路产业链链主企业成都海光及其生态合作伙伴发布需求清单,围绕国产化替代、技术攻关等议题展开探讨。
链主引领:成都海光集成实现营收72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芯片产业)和信创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当前科技创新的两大核心产业,集成电路是信创的“硬件底座”,信创是集成电路的“需求牵引”,两者互为支撑、协同发展。
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四川造”工业爆款产品,是当天会议上的核心议题。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是重要一环。作为四川省引育的优秀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海光凭借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了CPU(中央处理器)与DCU(专用计算加速器)的协同创新,产品性能强、生态兼容性好、安全性高,已广泛应用于党政、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2024年,成都海光集成实现营收72亿元,同比增长47%,有力支撑四川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接会现场
“海光在全国布局多个办公地点,目前成都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团队,建立了六七百人的队伍。”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宗友说,作为集成电路企业,尤其关注落户城市的人才和营商环境。一方面,芯片产业需要专业人才,通过与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合作,培养大量集成电路领域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周期长、风险高、战略性强,成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布局,契合企业长线发展的需求。
“在海光壮大发展的同时,希望能更多带动本地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聚集地。”吴宗友说。
集聚成势:成都已聚集40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
以芯片供应为纽带,以区域政策为依托,覆盖服务器制造、整机生产、场景落地的全链条协同网络正在形成。
“作为海光重要的生态合作伙伴,中科可控目前只销售带有海光芯片的整机产品。”中科可控西南大区总经理郭红光说,“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军企业,我们与成都海光紧密合作,希望通过在川深度布局,提升四川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
强链补链延链,四川正加速推动强化集成电路和信创产业生态。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四川开展信创一期工程以来,华鲲振宇、印信数安、泸州长城等为代表的整机厂商均实现了本地投产。当前,4款海光CPU芯片,2款虚谷伟业数据库产品通过安全可靠测评。集成电路产业方面,补齐了四川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短板,功率半导体、特种芯片和封测产业优势持续提升,高端处理器芯片设计的引领作用正在形成。
现场展示相关产品
成都也在加速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通过“链长制”工作机制给予重点培育,按照“强设计、补制造、扩封测、延链条”的思路,聚力打造中国“芯”高地。目前,全市已聚集40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设计企业320余家,年营收上亿元企业达49家,2024年实现营收279.9亿元,同比增长25%;推动34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加速建成投产,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计算、通信、功率半导体、模拟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