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林 杨子昂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3月14日,在攀钢集团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简称 攀钢鸿舰公司)成套分公司小型工段,一场传统与智能的“碰撞”正在上演。这里,老车工蒲海令搭档起一位特别的“新同事”——一位能干活的智能机械手臂。
工作人员操作地轨柔性单元机器人。何仁江摄
只见蒲海令在1号数控机床前轻点指令,一旁的智能机械手臂迅速响应,稳稳抓起轴承座,将工件精准送入加工舱。趁着机器自动加工的间隙,蒲海令又转向3号数控机床,输入新的指令,数控机床立刻启动,切削起联轴器键槽,一切显得那么流畅而高效。
“这变化可大了!”蒲海令介绍,“以前,我们用传统机床加工一个轴承座,从毛坯到成品,需耗时37个台时。现在,有了数控智能机床,缩短到12.5个台时,而且工件精度高、质量优。”
攀钢鸿舰公司机电分公司钛带生产线。何仁江摄
这是攀钢鸿舰公司向“新”转变的一个缩影,变化远不止于此。在物流和磨球分公司,轧球自动生产线上的4台智能机器人正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它们替代了原本需要12个人的工作,工作效率直线上升。
近年来,该公司聚焦高端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走得坚定而有力。如今,攀钢鸿舰公司已拥有国内首台套100kg冷坩埚悬浮炉、1000kg真空自耗炉等先进熔炼设备,建成蜡模、石墨两条模型生产线。2024年,钛铸件和钛出口件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是赋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攀钢鸿舰公司工艺部负责人黄勇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开发建设数字化产销协同系统,实现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