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在北京举行,
揭晓“2024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入选,
是安徽考古首次在该项评选中获此殊荣。
武王墩一号墓东Ⅰ室
此次入选的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为:吉林和龙市大洞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
其中,武王墩墓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徐洼村武王墩自然村南约150米。自2020 年起,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持续5年多开展对武王墩墓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至2024年底,主墓一号墓发掘工作基本完成。
武王墩一号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大型墓葬。结合文献史料、出土文字材料等综合分析,初步判断该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
镂孔玉璧
通过对武王墩一号墓进行考古发掘,确认了“甲字形”竖穴土坑、“亚字形”九室木椁特大型墓葬一座,出土青铜器、漆木竹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共出土器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各类青铜容器154件,围绕着青铜鼎,形成九鼎八簋八簠、七鼎六豆六敦、三件镬鼎、三件箍口鼎的基础鼎制组合。
迄今为止,武王墩一号墓是唯一一座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楚王墓,同时还是两周时期保存最完好的王墓。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为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一大批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武王墩墓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处清晰的时空坐标,为探讨楚国乃至两周时期的王级陵墓制度、陵园规划、埋葬习俗、营建信息、形制特征、棺椁分室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例。
文字 |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编发 | 全媒体编辑 董媛康
出品 | 合报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一审 | 董媛康;二审 | 束芳;三审 | 许超众
合肥日报继续给粉丝送福利啦!
2月10日至2月23日期间,凡在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留言区进行留言且将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设为星标的读者,我们将选出留言精选次数最多的4名读者,赠送合肥日报与百武西联名出品的价值199元的T恤衫一件。(奖品需自行领取,不在合肥本地的粉丝可以到付方式邮寄)。
加入粉丝群方式
↓↓↓
在微信公众号聊天对话框输入关键词“粉丝群”加入合肥日报粉丝群※活动最终解释权为本报所有,如有疑问请加入粉丝群咨询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