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月13日至17日,达州市进入“两会”时间,各行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为新一年发展献计献策。四川日报达州全媒体中心推出两会“圆桌”栏目,关注热点话题。


主持人:

川观新闻达州频道 徐洋

圆桌嘉宾:

祝  彪:市人大代表、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张小飞:市人大代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

褚延鹏:市人大代表、达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助理、四川文理学院医学院副院长

“突出医疗补短提质,加强与省医院、浙大二医院合作共建,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在今年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达州将积极争创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达州将如何补短提质?应从哪些方面提升公立医疗软、硬实力?2025年达州市两会期间,不少医疗卫生领域代表委员围绕这一重点,谈自己的建议意见。

关键词:

完成“科帮科、人帮人”,实现“人通、医通、数通”

就达州如何推进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祝彪建议达州应加强与省医院合作共建。

四川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由达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全面运营的公立医院,并于2024年7月22日开诊运营。

祝彪建议,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进一步发挥四川省人民医院主营作用,完成“科帮科、人帮人”机制建设,持续“人通、医通、数通”,实现两院同质化管理。“通过省人民医院带动发展,形成与本地综合医院错位竞相发展格局,推动我院建成全省紧密型医联体标杆和区域疑难重症救治中心,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不仅如此,达州更应加强内功、优化服务水平。他建议通过实施“打造疑难重症区域救治中心”“构建临床重点专科集群”等示范项目建设,从人才梯队搭建、临床能力拓展等方面强化内涵建设;通过实施“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改善就医体验”等项目,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关键词:鼓励各医院差异化发展

针对“达州如何推进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这一问题,张小飞建议,达州应做好项目规划,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张小飞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达州应聚焦“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大目标,鼓励各医院差异化发展。“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点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上下功夫,我院将投入5000多万用于国家级及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省级区域中药制剂中心等的建设。”

同样,对于“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张小飞建议,达州应通过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格局。

据了解,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制定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计划投资1300万元,全力提升成员单位诊疗能力。

关键词: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褚延鹏介绍,达州市中心医院是达州唯一的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引领全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使命。

为进一步发挥该院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全市医疗水平提升,他建议: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达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已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以此为基础,科学规划学科体系,遴选一批重点学科进行重点投入,直至达到全省领先梯队。

注重人才梯队培养也是重中之重。褚延鹏说,达州应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给予良好待遇和充足发展空间。同时,注重内部人才培养,为本院医务人员制定系统的学历提升和外出进修计划。

练好内功更要拓展外联。褚延鹏说,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可以借助先进经验促进自身发展。达州市中心医院将积极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合作,提升医院教学和科研水平;以浙大二院为依托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