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月13日至17日,达州市进入“两会”时间,各行各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为新一年发展献计献策。四川日报达州全媒体中心推出两会“圆桌”栏目,关注热点话题。

主持人:

川观新闻达州频道 刘晓慧

嘉宾:

何先如 达州市政协委员、开江县政协党组书记

黄仁祥 达州市政协委员、四川文理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副主任

鲁隆均 达州市政协委员、达州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围绕‘四大’资源开发利用,引育新质生产力。深挖‘算力+’‘+人工智能’,推进‘智改数转’和数据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和税收‘开花结果’。”2025年《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加速破题新产业赛道”引起热议,不少市政协委员以此为议题,踊跃贡献“高言值”。

关键词:统建“数字达州” 推进城乡数字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达州市深入推进“数字达州”建设,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内陆城乡数字“一体化”发展达州样板,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产值超160亿元,“城市大脑”基本成型,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4。

何先如认为,随着“数字达州”建设不断深入,也面临着市县联动不够、数据壁垒、应用不足、服务不强等问题。

何先如建议,要构建市县数据“一盘棋矩阵”,建立“组织领导体系、运行机制体系、平台支撑体系、场景应用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五大体系,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数字达州”建设平台,逐步实现市县数字化运行“一网观全域、一网管全市”。

在此基础上,何先如进一步补充,还要抓好新建设施“统管统建”、现有设施“统清统用”;大力开展“云上大整合、网络大统一、数据大汇聚”,开展数据标准化治理,不断提升数据供给质量,持续推进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群众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何保障建设质效?何先如也给出了建议,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深入推进首席数据官制度,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主动报告重大问题、协调解决重大事项、高位推进建设工作。二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工作协作,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强化人才技术保障,与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培养、引进更多数据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数字乡村专项人才培养行动,营造良好数字乡村建设环境。四是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安全风险教育,严格数据管理和保密纪律,持续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关键词:优化数字人才供应

“‘数实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数字技术创新与扩散为基本支点,以数据要素的使用为内在形态,在实体产业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实现生产力跃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形态。”在黄仁祥看来,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达州各行业数实融合,各产业转型升级,还需数字人才的支撑。

就完善达州数字人才,黄仁祥建议优化首席数据官制度,推行“领导说数”制度,制定和落实数字人才相关制度,加快制定《达州数字经济人才专项引进三年行动计划》和《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人才专项政策》。

同时,构建多元化数字人才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数字人才生态环境,加强数字人才平台建设,创新数字人才引进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创建达州数字人才集聚平台载体,积极开展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促进数字人才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精准化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比赛,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促使数字人才与项目产业对接;加强数字人才科研创新创业支持,创建达州数字人才引育基地平台,加强运营“万达开数字云创基地”,为电商物流网点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支持数字人才有效集聚交流等。

关键词:赋能传统产业质效提升

近年来,达州先后招引落地浙江正凯、赣锋锂业等10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在产业规模、招商引资上取得了显著成绩。鲁隆均调研发现,达州还存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较少、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等问题。

为此,鲁隆均建议加快建设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大数字经济招商力度,合理布局智算产业、数据标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构筑产业支撑体系,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并在产业数字化赋能上协同发力,加大对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依托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曙光站、阿里站,有效降低企业用算成本,不断提升企业进行“数智”化改造的决心和信心。

在突出便民利企在政府数字化服务上,鲁隆均说,要学习借鉴省内外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推进组建数据产业集团,积极开展问需活动,广泛梳理企业智改数转办事痛点难点堵点,依托“城市大脑”、安e达APP打造“万市兴”“免申即享”等便民利企数据典型应用场景,切实解决企业智改数转难题,不断增强老百姓和企业对政府数字化建设带来便利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