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逢元夜,团圆共此时。花灯,又称灯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月十五赏花灯,是我国的传统民俗。
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花灯闹元宵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仪式感。花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到了宋代则遍及民间,制作讲究,品种多样,“天街灯火夜通晨”,是古人对元宵灯会盛况的赞叹。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毛巧晖:“灯”又和中国的这个“丁”是谐音,它就是非常的吉祥,添丁进口、人丁兴旺。唐代有大量关于灯会的记载,从西部的凉州,然后到东部的扬州,灯会是非常普遍的。
在古城西安,城墙灯会就沿袭了唐代以来“上元观灯”的习俗。一组灯彩以鸳鸯莲瓣纹金碗、三彩凤首壶等精美的唐代文物为原型,将唐诗、国宝文物等元素融入花灯设计。
江苏南京的秦淮灯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灯彩制作集传统编扎、绘画、剪纸、皮影、刺绣等手工技艺于一体,在中国灯彩艺术大观园里别具一格。
花灯历经代代相传,技法不断推陈出新。四川自贡灯彩历史悠久,享誉世界,以场面宏大、灯彩构思巧妙闻名,形式上以组灯最具特色。
随着时代发展,自贡灯彩在制作技艺上不断突破,瓷器、玻璃瓶、蚕茧、丝绸等均可用为制灯原材料,并不断运用现代科技,让彩灯“活”起来。
在福建泉州,这些融入非遗刻纸艺术的花灯,叫“刻纸灯”,通体没有骨架,靠刻纸相互支撑分解压力。这样的巧思,让灯笼上的彩绘和镂空的造型更加传神,显著区别于全国各地的花灯制作,独树一帜,是泉州花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25年“非遗贺新春——点亮中国灯”活动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共举办灯会灯彩活动449场。
(总台央视记者 曹岩 叶蕾 卞晓妍)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欢欢喜喜闹元宵
传统节日
欢欢喜喜过大年,热热闹闹庆团圆!
共度元宵节。
欢欢喜喜闹元宵!
传统民俗,欢度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