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通报3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其中就包括“调研搞层层陪同”。某调研组一行3人基层调研,一个调研点陪同人员近10名,且明清古街、千年古城墙等部分点位均与调研主题不符。
调研工作不是盲人摸象,一般而言,当地干部熟门熟路陪同引导,能够提高调研效率,帮助掌握更丰富的实际情况。可凡事过犹不及。如上所述,来自“省市县乡”的陪同队伍远超调研人数,不仅喧宾夺主,亦有造景作秀之嫌。况且,基层工作本就琐事繁杂,如果上级调研都需如此配置“氛围组”,基层干部哪还有时间精力专注本职工作?
“层层陪同”搞调研,不仅是折腾人,还暴露了官僚主义作派。部分领导干部调研不为解决问题,而是为留痕、为交差,需要热闹的现场来体现工作成果。某些人放不下“身份感”,尤为享受前呼后拥。为了陪同到位让领导满意,基层自然也不敢怠慢,硬凑人数、安排路线、布置场景、张罗报告,就怕礼数不周。如此这般,调研考察者哪还能听到真话、了解实情?
调研做得好不好,不在阵势大小,而在能否察实情、取真经。我们党有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更是长期以来的明确要求。进一步看,很多规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细化,陪还是不陪?多少人陪?让上级和下级都有章可循,大家心里踏实、抹开面子,工作才能更务实。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治治重虚轻实之风,拉近与群众的关系,也能在调研中不断提高干部的履职本领。
撰文:关末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