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关键词:托底性帮扶


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我正好在参加“万千气象看四川”集中采访活动。5天时间,1000多公里,在海拔3000米上下,深入甘孜道孚、炉霍以及阿坝壤塘、理县等4县,探寻当地托底性帮扶成效。

今年以来,四川省欠发达县域造血功能逐步增强。作为党报记者,我有幸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去报道。用笔记录欠发达县城翻天覆地的变化,用镜头捕捉采访对象的感人瞬间,让更多的读者能在文字图片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


记者(左)参与“万千气象看四川”集中采访途中,与当地村民交流。

托底性帮扶,关键是从长远谋划布局,从思想观念转变入手,从输血到造血,从引进投资到留住产业,从引进外地人才到培养当地人才,真正发挥欠发达县城的资源、地理、人才、文化等优势,让当地人主动融入到产业发展中,让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活起来。

甘孜道孚,华能四川公司利用当地高原光照资源优势,投资26亿元建起500 兆瓦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站,与此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为当地牧民保留了冬牧场,源源不断地为当地造血。

甘孜炉霍,当地成立县国有企业,开发当地独有的特色植物—俄色树,瞄准大健康产业,开发出一系列俄色茶(果)产品,让在鲜水河畔沉寂百年的野生树,变成当地村民的摇钱树。

当地牧民在蔬菜大棚整理番茄枝叶。

在阿坝壤塘,当地建起非遗传习创业园,不仅提供安稳的学习环境,还免费传授技艺,让一群放牛娃安心地成为非遗传承人。

在阿坝理县,丘地村、甲米村等村庄,利用冷水资源,建起水电站和冷水鱼养殖基地,让冷水成为当地村民创业的热土。

上高原,过雪山,一路风景壮美震撼人心,更震撼我的,则是在托底性帮扶行动下,这些欠发达县城发生的时代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