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日四川,城乡融合发展步履铿锵,县域经济活力涌动。11月4日起,“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本报记者将深入资阳、攀枝花、甘孜等8市(州),聚焦城乡融合新风貌。我们将围绕和美乡村蝶变、县域经济发展、托底帮扶行动等,生动记录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描绘四川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新篇。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在道孚县广袤的高山牧场上,规模宏大的“超级发电站”——华能四川公司道孚县亚日“1+N”项目I标500MW光伏电站,正拔地而起。这座总装机容量高达500MW的电站,由159个子阵、上百万块光伏板构成。11月3日,在海拔4200多米的甘孜州道孚县色卡乡亚日村,华能四川公司工作人员徐钢向外界透露了具体建设进展:目前主体安装已近尾声,预计将于明年正式并网发电。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6亿元,不仅是华能集团在海拔最高区域的光伏电站,更以“1+N”的开发模式(涵盖“光伏+乡村振兴”“光伏+旅游”“光伏+产业带动”“光伏+生态治理”)引领创新,为道孚县乃至甘孜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生态环境治理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气势恢宏的高山牧场“超级发电站”。
兼顾产业和生态
为牦牛留住常青牧场
“这里是亚日村牧民的冬牧场,这段时间,牧民已陆续将牦牛赶到这片牧场来放牧。”今年是华能四川公司驻村干部何凯来到亚日村的第三年,这里的四季轮转变化他早已烂熟于心。
牦牛是当地村民的主要产业,为了最大程度守护好牧场,华能四川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施工细节中。
在光伏板支架下,二三牦牛悠闲地在草地上觅食,这是记者在该项目现场看到的场景。据徐钢介绍,“为了让牦牛能从容地在光伏支架下吃草,我们将支架高度提高到1.8米,一般的光伏项目,支架离地几十公分就可以了。”
华能四川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有关建设情况。
另一个细节是支架打桩的工艺。据介绍,该项目在打桩安装支架时,基本不浇筑混凝土,而是通过填土的方式来固定支架。
“光伏板遮挡住强烈的阳光,还能一定程度利于牧草生长。”徐钢表示,项目建设过程中,会边施工边撒草籽,尽量让裸露的土壤上都长出青草。
在远处亚拉雪山、贡嘎雪山的注视下,上百万块光伏板,分为159个子阵,均以30度倾角迎着太阳,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从上空俯瞰,块块光伏板宛如片片鱼鳞闪着银光,场面极为壮观。远眺雪山,近赏牧场,也是该项目“光伏+旅游”的初衷。
将光能变为电能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道孚县色卡乡地处山原向山地过渡带,平均海拔3380米,属高原高寒地带、地理位置偏远,产业发展的优势并不明显。
道孚县亚日“1+N”项目Ⅰ标500MW光伏电站的建成,将可再生的光能资源变为源源不断的电能,发展起“新能源经济”,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村民就业提供新出路。
建设中的500MW光伏电站。
“据统计,自项目实施以来总共用工1026人次,支付相关费用920万元,极大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水平,也切实解决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华能四川公司工作人员俞艺超向记者说到,“整个项目占地1万多亩,每亩土地租金300元,每年可以为当地村集体经济提供300多万元收入。”
近年来,道孚县以实际行动将光优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实实在在巩固脱贫攻坚重要成果,不仅建起亚日“1N”项目Ⅰ标500MW光伏电站,还有亚日“1+N”项目(Ⅱ标)500MW光伏电站、道孚县龚吕500MW“1+N”光伏项目等都是道孚县委政府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印证。
气势恢宏的高山牧场“超级发电站”。
据悉,项目建成后将采取“智能运维+远程集控”的智能化运营模式,预计每年可提供9.2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可节约标煤28.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CO2)78.19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