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文/图
农村,常被人以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的田园诗画所描绘,那是它迷人的A面。而B面,却是乱搭乱建、环境堪忧的现实困境,是许多人选择性忽视的真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挑战,远比城市复杂,它关乎观念、习惯与参与度,是一场不同逻辑的战役。
本文记者(左一)在采访途中。
10月底,走进成都温江寿安镇岷江村,昔日的平凡村落,今朝却换了新颜。园林风光、产业兴旺、游人如织,这一切变化,离不开5名年过七旬的老年人的幕后操持和默默耕耘。一双脚、一辆电瓶车,穿梭于村巷之间。面对“多管闲事”的质疑,他们以德服人,以威望引领,成为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2年,岷江村院落互助协会的诞生,是对老人治理身份的正名,也是资源调动、纠纷解决的制度创新。在该制度带动下,五十余位院落长应运而生,打通连家入户的“毛细血管”。这些院落长们多为年过半百者,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乡村治理的独特风景线。在这个舞台上,老人的经验与智慧,得以发光发热,老有所为,乐在其中,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再创造。
民主选举院落长。
村务琐碎,报酬微薄,年轻人往往望而却步。而退休老人,以时间换空间,细腻入微地填补着治理的空白。传统中国的差序格局,在这里演化为以院落为中心的自治生态,半熟人社会的微妙平衡,让“脸面”成为推动环境改善的无形动力。利益的直接关联,更是激发了村民改善环境的内生动力。
自2016年起,乌龙岛帐篷酒店的入驻,如一粒石子投入静湖,激起了岷江村变革的涟漪。曾经的“脏乱差”,在老人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蜕变,十余个项目纷至沓来,村民以主人的姿态,共筑美丽家园。
寿安镇乡间道路整洁开阔,沿路花卉绿植点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当治理的接力棒传递,如何续写新篇章?赋予老人治理权,与村干部协同作战,汇聚乡贤智慧,鼓励返乡青年、退休干部投身乡村治理,是为农村注入活力的关键。建立道德激励机制,重塑乡村文化,方能激活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老树新芽,生机盎然。如何下活乡村治理这盘棋,还需贴近基层、深入基层。更多乡村善治的故事,正待我们挖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