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二愣

每个诗人及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密码,如一件纯手工雕琢的玉器,是无法复制的绝版。黎阳诗集《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成都语汇——步行者的素写》和新近出版的《西岭笔录》,都体现了他运用古典现实主义现时现事的即世性特质,成为诗歌个人身份识别系统的主要特征。

诗人西雅说,黎阳的诗“有一种家常的气质”,他重平常情,重熟悉的事物,重熟悉的区域。这“三重”在《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成都语汇——步行者的素写》中均显现笔写当下的及物风致,突显了返程古典现实主义的价值方寸。

《西岭笔录》分山河录、草木篇、时光书、穿云简四辑共139首诗,其中70首诗的标题直接用唐诗宋词的句子。在这70首诗的抒写中,黎阳饱满地运用古诗词的音乐美、结构美、节奏美元素,构建起他的汉语新诗的秩序,浮现出他的新诗创作的主张和路径。

这70首诗的语境记录的忠诚度、题材的立场、诗艺的自主性构建,都表露了黎阳本体智性与个人化写作的着眼点与落脚点,体现了他对探寻具有自己汉语语言特性的表达方式。在当下的诗歌生态中,他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探源穷根,挖掘底细,是对汉语诗歌体系的巩固和捍卫,是对当代各种诗派标语口号林立、莫衷一是的深度唤醒。

但黎阳的实践,我不认为是对什么派的严肃思考、怀疑和批判。作为一个诗者,这只是他凝注生活、体贴朝暮冷暖的血肉与筋骨的变化和运动。正如评论家曹纪祖所说:“黎阳是贴近生活,直面人生,书写真实,抒发真实、抒发真情的诗人。他的歌唱能应和普通人的心声。”

黎阳的诗很少有天花乱坠、凌空蹈虚的虚妄,人物、事件和生活物象的所涉,都具有天原生的亲近性。他多元化的写作景观都是触及诗人本身的生活与生命的精神内质,并致力于生活经验向诗性经验转化。《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以集束性告白的方式,记录了自己情感内核跌宕起伏的浪漫主义心路。该诗集共99首诗,以象征千古爱情的玫瑰为意象,记录了他漂泊的爱情、苦难的爱情和落根的爱情。

讴歌爱情,是汉语传统诗歌的主流。《诗经》收录305首诗,其中以讲述爱情婚恋故事的77首,汉乐府诗中表现爱情生活题材的作品篇幅和比重占多数,唐诗中有影响的 77位诗人写了影响后世的爱情诗311首,关于爱情的经典宋词也达37首以上。

在《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中,那缠绵悱恻的婉转倾诉,那魂牵梦绕的期盼,那对坚贞爱情的守望,那“守一座空城,等一个佳人”的缱绻深情,是对爱情的呼唤、据守。统摄在多元的诗性中,完成了对古今爱情价值观的共时性塑造。通过玫瑰这一当代意象,酿制出超越时空的回味感和透视度的葡萄酒,将隐秘的情感回荡和融合着亲情、爱情与人间情的参悟,通过错落、参差、反衬等无定律的诗性美展呈,完成当代爱情价值观与中国当代诗学观的双向度延伸和拓展。这是黎阳琐细的个人化情感被诗性光芒炷照后精密思想的闪现,也是现代诗与传统诗词旨趣的相互渗透。

《成都语汇——步行者的素写》是黎阳作为一个外乡人,一个漂泊者,最后安居于此的亲历者,对所处生态境状的灵魂拷问,折射出个体感触与心源空寂的矛盾。通过43首诗(包括组诗),对成都语汇、低头走路、步行者的素描、自嘲或者反讽、乡音无改、一个人的成都北站六个节点的瞵视和互见,最后实现与成都的凝注、交融、合一,完成诗人心路历程的书写,营造作为精神家居的高纯度的生态场域。他将心中的温暖、寒冷和纠结与城市灵魂形成对映,赋予这座城市语义的编码,打开人们日常生活广度存在但又容易被屡见不鲜、听而不闻的题材领域,进行安静、沉浸式的节制性述说。

黎阳从东北到天津,再在成都落根,从音乐人到社会基层各种角色,游动的艰辛过程也是丰富阅历的过程,更能铸就沉郁顿挫、平易质朴的诗风,展示运斤成风而让人不觉其风的功夫。这种诗风,正是中国传统诗学里的精髓所在,其经历也与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有相近之处。

黎阳充分利用对杜甫熟稔的精神气质的记忆,以远景、中景、近景的摄取方式,以多维度的镜面为载体,超越他私人经验的限度,让古典的“逸趣”活命在眼中的诗相中,散发出带沁色的微光。形成历史与现代时空的穿插、纵横、交感,让眼中的成都文化源头有活水汨汨而来,让远古的情思与当下人情感的绵延凝结为一朵诗花,氤氲在时空的流动性中,馨香人间的心灵涵容。

《西岭笔录》更是直接对中国古诗词赋比兴手法,古情感状态与心境,古音韵学进行倒装与切换,通过对“以乐和诗,以味喻诗”的肌理透晰,以古诗词的内在气韵构建起当代诗性的画面感、质量感和和音乐感。在70首诗的标题中,《落日故情》《春眠不觉晓》《桃花依旧笑春风》《黄河远上白云间》等命题,不加过滤地套用原句。这种标题,虽然简单但却运用得十分从容、舒缓、淡定,这也许就是黎阳作为新生代诗者的诗观与立场。

有人将黎阳的《西岭笔录》称为新古典主义诗集。其实,黎阳这本诗集不是对古诗词的翻写和改写,更不是直接用汉字四声的古律去对仗、去平平仄仄,而是从古汉字的感性魅力与智性的深邃中,运用诗歌意象体系中的飞白、含蓄、夸张、对偶、设问、移情、借代、联想、通感等修辞构成新诗的甘甜与醇香,搭配当代人的感性审美和内涵,隼卯古今诗歌内核美的公共性特质。

如《桃花依旧笑春风》:“东风不是风,这个名词/坐落兴安岭南麓嫩松平原的村子/桃花开的时候,杏花也在开/看花的人,远在千里之外……此刻,举起一杯醇厚的老酒/举过头顶,让酒香飘过盆地/和平原,只有爱春的人/才能画下桃花的色彩/记住桃花的妖娆/还有那个栽树和浇水的人”。这首诗与唐代崔护所写“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完全是两码事。黎阳在这里故意制造标题与正文的悖论式演进,让崔护诗语的那个“她”缺位,凸显世相中“栽树和浇水的人”的劳动立场与价值。

在《西岭笔录》一书中,几乎所有以古诗句命题的诗,都关涉了现代诗作与古典诗写,形成现代与古典的互文关系,但又做到古代与今世的闭环,隔绝了新体诗与古诗体的互渗与跨界。

黎阳的诗从题材立场到写作主张,在践行传统现实主义的主张。从他的三本诗集看,他的诗充满人间烟火气,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相和事件,都在作品中随时闪现。其简洁、明快的表达,“很少搞过于神秘的艺术游戏、深奥的精神探险。”(罗振亚)

从整个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黎阳在信守不渝地从汉语传统中研习艺术手法、修辞、声韵和内容的深度、意象的转换,构架自己语言特性的诗歌系统。所以,尤佑评价黎阳说:“黎阳的《西岭笔录》,企图以诗学命名的方式,为‘新古典主义诗歌’振臂高呼。”

作者简介

黎二愣,本名黎勇,又笔名黎冠辰,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集《巴蜀风散板》填补巴蜀民风民俗诗歌题材空白,获奖多项。部分文学和音乐作品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