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墨 王友聪 谢明维 川观新闻记者 李寰

来华留学生、油纸伞、四川非遗文化……一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就此展开。近日,一名留学生讲述泸州分水油纸伞的短片《熊猫与少年:油纸伞篇》获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一等奖,而这名讲故事的留学生便是生活在泸州,就读于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孟加拉国留学生——永乐。

“泸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今年22岁的永乐正在西南医科大学读大三,身材高挑,眼角眉梢都透着活泼。“泸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能当主角讲泸州的故事,太幸运了。”自2018年来到西南医科大学学习,永乐就深深地爱上这里,“我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友善的人们。”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大部分留学生都选择了回国,但永乐选择了留下。“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不会因为有疫情而离开。这里有满满的‘人情味儿’,有学校与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永乐谈到,自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和学院在生活和学习上为自己提供了诸多帮助。“老师们会定期到我们宿舍,提醒我们做好疫情个人防控,关心慰问我们近期生活和学习情况。特别是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同学不能回到学校,为了让我们上课有‘临场感’,学院还为我们建设了专门的线上教学平台,并定期将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反馈给父母。”

因为选择了“留下”,永乐机缘巧合地成为了此次《熊猫与少年:油纸伞篇》的主角。“西南医科大学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让我一点都不孤单,也不害怕。现在,我非常庆幸自己的决定,而且还幸运地成为主角讲述泸州故事。”

探寻:小小油纸伞里的大秘密

作为集工艺与文化于一体的生活艺术品,泸州分水油纸伞已有400多年历史,如何通过一个外国留学生来讲述好它的故事?在短片中,永乐寻访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毕六福的传人,跟随师傅亲手做了一把独具特色的熊猫图案油纸伞。“我跟着师傅做了两天,体验了画画、铺纸、刷桐油等工序,没想到一把伞的工艺如此复杂。”永乐说,做油纸伞的感觉太奇妙,每一步都要细心、耐心地完成,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想到,一把小小的伞也蕴含了这么多文化与技艺。”

当永乐把视频和自己了解到的分水油纸伞历史,以及做伞的细节通过微信分享给远在孟加拉国的亲友们后,更在亲友间引起了“轰动”,“朋友们都在转发,夸赞熊猫可爱,油纸伞精巧,大家都特别羡慕我有机会在中国学习生活。我妈妈还特地把这个故事在当地妇女组织进行了分享,让大家都感受了一番中华文化。”永乐自豪地说。

未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喜欢上中国文化

对于像永乐这样的来华留学生而言,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为他们学习知识、了解中国、融入当地环境带来了极大障碍。但西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在西南医科大学学习生活的日子里,永乐通过学校为留学生举办的以中国传统24个节气为载体的座谈会等,聆听中国传统文化趣味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今年春节期间,西南医科大学举办的“云端互送祝福”贺新春活动让永乐印象深刻。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永乐同海内外留学生在“云端”共享牛年味,欢乐贺新春。此外,永乐谈到,西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疫情期间开展的剪纸活动,也十分有趣,让自己了解学习了“剪纸”这一传统技艺,也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学院的关怀与温暖。

对于未来3年的学习,永乐也充满信心,“我要努力学习,以后学成回家的时候,能骄傲地跟家人、朋友们说,‘我是在中国学习的。’也要将所看到的,学到的,感受到的中国文化分享给我身边的人,以及更多的人,让大家能了解中国,喜欢上中国文化。”

据了解,目前西南医科大学共有留学生368人,来自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加纳、巴基斯坦、阿富汗、喀麦隆及尼日利亚等8个国家。每年,学校都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举办留学生文化节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