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各大品牌的饮料瓶人们并不陌生,可它们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隐形冠军”。在广东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坐落着一座外形酷似巨轮的智能工厂——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星联精密”)。专注于研发制造PET食品饮料包装模具,这艘“巨轮”已经“航行”超过30年,其出海产品占比近70%,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个品牌客户。

专注细分领域深耕、坚持研发导向、持续开展数字化改造——星联精密依靠这三大秘诀迅速占领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全球吹瓶模具最大供应商之一,其高端饮料包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过去的一年是企业发展史上最好的一年,盈利增长超过20%。”星联精密总经理姜晓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三十余年深耕打开饮料瓶模具产业空间

图为星联精密公司展厅,不同品牌、形态各异的饮料瓶均出自该公司生产的吹瓶模具。

可口可乐、雀巢咖啡、百岁山……走进星联精密展厅,一排排人们再熟悉不过的饮料瓶映入眼帘。这些瓶子形态各异,瓶身线条纹路各具特色。它们的诞生离不开星联精密生产的主打产品——吹瓶模具。塑料瓶坯的坯身加热软化后进入吹瓶模具模腔,通过气路系统吹气,使其在模腔内膨胀并与模具的内表面接触,一个饮料瓶体便成型了。

然而在30多年前,不同知名饮料品牌迫于高昂的成本还只能共用同一种模具,市面上的饮料瓶型种类远不如现在这般琳琅满目。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食品饮料包装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生产设备都要依赖海外引进,其中尤其是模具价格十分昂贵。比如,一条价值一千万元的制品包装生产线,仅模具的费用可能就已经高达四五百万元了。”回忆创业之初,姜晓平向记者说道。

细分赛道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瞄准PET食品饮料包装模具这一领域,星联精密于1993年问世。从早期单纯的模仿制造,到成为为行业提供全套研发、生产、检测、测试及售后服务的综合工程服务商,星联精密凭借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优势占领市场领先地位,打破了海外公司对模具的价格垄断。

自此,一套吹瓶模具的价格从约大几十万元降至几万元。“我们把模具价格‘打下来’后,市面上才有了各种丰富多彩、不断推陈出新的饮料瓶产品。”姜晓平说。

图为星联精密生产的吹瓶模具。

如今,星联精密生产的吹瓶模具在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在高端饮料品牌中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

“尤其从2013年开始,企业重心更多向海外市场拓展,到2024年产品出口占比已近70%。现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品牌都成为了我们的客户。”姜晓平说。

一线工人转型成了研发人员

与传统印象中的模具企业不同,走进星联精密恒温生产车间,一只只机械手臂有序“舞动”,而车间员工寥寥无几。在这里,一名员工可以轻松操控七八台设备,他们不再是传统的车间工人,而是化身为设备管理工程师。

“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生产一线人员不断减少,他们大多通过培训转型成了研发人员。”姜晓平说。企业发展近十年间的一组数据更能直观说明问题:2015年至今,公司员工总人数基本没有变化,但研发人员占比已由原先的10%扩大至近40%。

“没有研发,说得难听点就等同于没有订单。”姜晓平始终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除了人才结构的变化外,公司在研发经费投入上也下足血本,每年营收中近10%的资金都被拿来用作研发。“2024年,我们的研发资金投入超4000万元。”他说。

如今,星联精密建立了从瓶型开发设计到终端产品检测与测试的全流程研发体系,有效提高模具产品质量、提升制造精度、缩短研发制造周期,扩大了生产规模。

持续的自主研发结出了满满硕果: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500多项;先后参与了1项国际标准和10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且是其中4项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单位。

图为星联精密恒温生产车间。

数字化改造让传统产业不再传统

车间内,“星联精密数字化工厂”大屏闪烁着各个模块的实时数据,已经成为了生产车间的智慧大脑;车间工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已化作数据集成在数据库中,由后台编程人员生成自动化程序,通过终端直接输送到生产设备,不再需要工人手动操作……如今,星联精密的数控化率已经达到95%以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事实上,越来越多员工能从生产一线中解放出来,企业能将更多精力投身研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星联精密持续进行的数字化改造。然而,数字化转型对于星联精密而言意义绝不止于此。

早在2003年,星联精密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的长跑。在姜晓平看来,对于产品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模具企业,不论是其生产制造端还是客户市场端,要消除由模糊的场景、信息所带来的各种偏差与不确定性,数字化是必经之路,也是一项系统而漫长的工程。

姜晓平说,数字化将模糊的语言转化为无缝对接的工程数据语言,这对于全球化产品而言,大大降低了售后的人力资源成本。

星联精密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跻身行业头部?姜晓平坦言,其核心秘诀在于公司的数字化水平走在了行业前列。“未来,我们在进一步专注主业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提高研发能力和数字服务能力,满足增长的市场需求。”姜晓平说。

记者:李昱佑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