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林怡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正勇
阳春三月,清晨的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寒意,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的油菜花田里却早早地热闹开了,随着游仙区第五届油菜花节开幕,五彩的花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拍照打卡。这片花海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勃勃生机,还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农耕智慧,播种大地艺术引客潮
从一粒种子到万亩花海,魏城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推行“粮油轮作”模式,在稳面积、扩产能、提质效上聚力加力,既保障粮油安全,又打造美丽景观带。
据了解,该镇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亩产203.5公斤,高于区域类同类作物平均水平的3.3%,呈连片趋势,规模化的种植使得每到花期,这里便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
在田间管理上,引入机械化规范管理理念,大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采用大型旋耕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业机械作业,全镇油菜种植机械化率达90%以上。定期邀请农技专家为油菜种植“出谋划策”,探索出“花-油-肥”循环模式,实现菜花可赏,菜苔可吃,油枯秸秆还田,从种植到收获,精耕一朵油菜花的一生,变单一收益为多重效益。
铁炉村油菜种植区鸟瞰图。
同时,为进一步挖掘油菜产业的经济价值,魏城镇在农科院的指导下在铁炉村种植了40余亩彩色油菜花。“这些彩色油菜花是农业专家通过杂交技术培育而成,在提升观赏价值的同时保留了油菜花的生态功能,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突破,更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缩影。”魏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利用高标准农田核心区观景点打造彩色油菜花基地,就是要把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
正是这种自然美景与农耕智慧的完美融合,不仅能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还能为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吸引更多人前来赏玩。
企业引领 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种油菜是第一步,从种植到成为菜籽油再到餐桌,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油菜不仅要种好,更要产出优质菜油。在油菜生产基地里,四川达谷威农业、四川浩东食品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带动做强粮油深加工。
“魏城粮油现代园区是我们川之味重要的粮油生产供应基地之一,这里生产出的油菜籽因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的优点。加上我们沿用的非遗古法木榨工艺,开发出守心谷古木榨菜籽油专项产品,因香味浓郁、口感极佳,颇受市场好评。”浩东食品负责人介绍道。
绵阳市粮油集团“中国好粮油”订单种植基地标识。
为解决粮油仓储问题,当地还建成粮油仓库2座,仓储容量共计2万余吨,烘干塔2座,日烘干量600吨,年烘干能力可达到12万吨,全面解决游仙及周边县区农民和种粮大户“晾晒难”“存放难”问题。此外,达谷威农业还在绣山村选用1200亩田地作为种植基地,通过种子选育、测土配肥、定制植保等示范实验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充分释放土地活力。
有了龙头加工企业带动,有效促进了油菜种植产业发展。通过实行统一品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以高于普通粮油产品收购价格3%以上的优质优价收购粮油作物,可为农户亩均增收50元左右,推动订单农业发展。
多元业态,点燃乡村增收新引擎
“一枝独秀”不够美,“芳香满园”才是春。魏城镇以油菜花节为契机,给当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来了又一轮“春天”,通过开发新业态、构建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农业+文旅+生态”融合发展新路径。
作为油菜花节主会场举办地铁炉村,自油菜花节宣传开始,各地的游客便纷纷走进田野、村落,赏花游玩,品农家美食,村里的涂家湾农场、村里厨房等农家乐,高峰时平均每家日营业额可达近万元。银杏小院、鹧鸪啼等乡村主题民宿以及“飒野牧场”、“铁炉书院”等娱乐休闲场地的营业额也较平时增加好几倍。除了自发前往的游客,铁炉村与教育、旅行社等专业团队合作,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基地,承接研学游、团队游、老年游等多种旅游形式,进一步丰富了铁炉村农文旅服务内容。
油菜花节的举办也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在铁炉草市上,村民售卖的红薯干、土鸡蛋、野菜等原生态土特产火出圈,被抢购一空。看到油菜花节带来的红利,不少村民满心期待明年还能继续办一场油菜花节。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活动预计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产生过百万的经济效益。
前往铁炉村赏花的游客。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从传统农事到时尚体验,魏城镇作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绵阳市游仙区仙鹤魏城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部分,正用一朵油菜花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答卷。
而魏城的“花经济”,仅仅只是游仙区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游仙区紧扣“农业+文旅+消费”产业链,以花为媒,延伸“赏花经济”价值链,用“颜值”带动产值,探索油菜花的美丽经济之路。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