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樊邦平
近日,不少媒体报道,26岁的黄女士在北大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高薪工作,选择留校当了“食堂阿姨”,此消息一出旋即引发网友热议。
当然,黄女士并非全职做“食堂阿姨”,她真正的身份是学校餐饮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只是因工作原因要到食堂轮岗。尽管不是全职“食堂阿姨”,但她的北大硕士身份和正值青春的年纪还是引来了不少关注。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学以致用,报效社会”是大众眼中青年人该有的样子。但这位女硕士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联系的岗位来开启自己全新的职业旅程。支撑黄女士打破传统价值观念的底气,是来自这个时代的磅礴之力。
在物质紧缺时代,改变命运是不少人刻苦学习的主要动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了保住饭碗,更是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大家自我调侃:“从上学到工作,神经都是紧绷着的。”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物质的丰盈,我们看到,在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用从容和淡定的选择,重新定义着人生的坐标系。在他们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让人羡慕的“松弛感”。
这种“松弛感”也体现在舆论上,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与10多年前大众对“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等类似新闻的热议不同,如今的大众舆论对这类事件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尊重个体的选择”“倾听内心的真实呼唤”“赞赏她的勇气和魄力”,不少网友更是对黄女士的选择投了赞成票。
是的,时代赋予了当前青年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更好地听从内心的召唤,并拥有了平视世界的勇气、底气和自信。读书就是读书,没有那么多功利的选择,工作就是工作,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也不必有那么多的杂念。从黄女士从容擦拭餐桌的身影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选择的勇气,更是一代人挣脱物化生存的集体觉醒。
当我们不再为物质的多寡而烦恼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便自由了,希望更多的当代青年能跳出樊笼和羁绊,学会在喧嚣中倾听内心的声音,在物质世界中守护精神的丰盈,在活出人生精彩的同时,将这股自信和从容之力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强大动能,在各个环节和领域都创造出更胜前人的成绩来。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读书登科如果说是奋斗的必经之路,那从于心隐于市这应该就是遵从自我的升华吧。山有更高处,路无再回头。过好自己喜欢的每一天,其他的再说吧
尊重个体选择
愿这位北大女硕士的故事能激励更多青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北大女硕士的选择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青春。
学以致用,报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