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其中,很多人特别关心的“零添加”、食物过敏、饱和脂肪含量、含糖量等标示等内容,均有新的明确规定。

禁用“零添加”“不添加”等词语

“零添加”“不添加”真的更健康吗?“0蔗糖”,但其实只是没有添加蔗糖,配料表中可能还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这类产品所声称的“0添加蔗糖”其实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

此次,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此外,根据新标准,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含量,如燕窝月饼需标示燕窝的含量。

饱和脂肪、糖含量必须强制标示

新版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强制标示内容在原来基础上增加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同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近年来,研究表明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导致肥胖、代谢异常等;而过多的糖摄入也会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口腔疾病‌等问题。

致敏物质信息必须强制标示

近年来食物过敏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为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此次公布的新标准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

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

新标准对食品日期的标示也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比如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自行计算保质期,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同时规定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

婴幼儿需求得到特别关注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专为患有特殊疾病或处于特殊医学状况下的宝宝量身定制。本次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等6个产品类别。

此外,新修订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也针对婴幼儿群体的特殊要求,在扩大产品品类、营养成分指标、添加糖供能比等方面做了补充和修订。

扫描食品标签查看食品信息

根据新版标准要求,对数字标签扫码后,一级页面即展示标签信息,不得设置影响消费者阅读标签的干扰因素,如弹窗、信息采集页等。

“零添加”不能标了

如何看懂配料表吃得更安全?

消费者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才是关键。

查看配料顺序

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加入量的多少进行排列。一般前三位是食品的主要成分,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食品主要构成。

判断配料表的简洁性

配料表越简短越好,成分多说明该食品或饮料是经过深加工的。例如,纯牛奶的配料表通常只有生牛乳。

识别添加剂和防腐剂

注意配料表中是否含有这些添加剂,以及它们的含量是否超标。

甜味剂:常见的添加糖有白糖、砂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木糖醇、麦芽糖醇、甜蜜素、安赛蜜等。

防腐剂:常见的有山梨酸钾、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及其钠盐和钙盐、硝酸钠、硝酸钾、亚硝酸钠、亚硝酸钾、二氧化碳等。

漂白剂: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

抗氧化剂:上述漂白剂中很多也都可以用作抗氧化剂。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茶多酚、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

注意特殊成分

如对某些食物过敏,要特别注意配料表中是否含有过敏原。

反式脂肪不利于健康,常见的反式脂肪包括植脂末、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建议选择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或“0”的产品。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国家应急广播

作者:王美杰 张龑飞 任思琪

微信编辑:佳思敏

◢ 近期热文↓↓

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当上业委会主任!首次直播收获30万+点赞

成人禁入!上海市民一旦躺平就被举报,困扰了上海人很久的问题:公园草坪为何不能碰?

上海已决定,这些隧道要改了!市民吐槽:太危险!一进去就头晕目眩……

突然反转!上海一餐厅鸡汤惊现纸巾,令人作呕,市民获赔1390元...官方快速介入,真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