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型芳 图片由全国糖酒会组委会提供
“中国白酒出海既要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又要做好‘破圈’,触达到当地消费人群。”3月25日下午,以“文化互建 白酒出海”为主题的第112届全国糖酒会中国酒业大会召开,白酒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话白酒出海之道。
“白酒出海并非一个新鲜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白酒出海历经了三个阶段。”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清回顾,1978年—2001年是试探与萌芽期,出口产品多以低度酒、基酒为主,缺乏品牌溢价和规模效应;2001年—2013年是贸易扩张与标准碰撞期,中国加入WTO,借力全球化浪潮为白酒出口提供便利,这一阶段中国白酒出口量虽然快速增长,但附加值低;2013年至今是战略出海与文化自信崛起期,中国白酒出海正当时。
“白酒出海是品牌战略,既是酒企从品牌出发必须做的事,也是当前行业周期下开辟新市场的必要举措。”习酒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董向军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目前,白酒出海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重重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白酒出口额9.66亿美元,仅占全球烈酒出口的2.4%。中国白酒国际化标准的缺失,关税、法规带来的贸易壁垒以及文化认知带来的冲突都影响着中国白酒的出海之路。
中国白酒如何应对?
“建立国际化标准,推动国际认证是首要关键。要建立‘国家队+企业联盟’双引擎,以标准突围,掌握话语权。”刘立清说。
结合茅台出海情况,贵州茅台酒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焕疆认为,产品和品牌要双管齐下。一方面,针对海外市场推出多元产品,同时打造拳头产品起好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品牌打造,既要通过大型国际平台塑造品牌美誉度,也要拓展当地渠道扩大品牌触达面。
“白酒出海要寻求差异化的突破。”舍得酒业合伙人、营销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国际事业部总经理朱应才分享了舍得酒业在海外市场的运营经验。“舍得有一款光瓶酒产品——T68,去年销量上涨50%,我们在包装上增加了大熊猫图案,在海外十分受欢迎。在希腊,我们推出新品舍得酒·中西圣贤,聚焦东西文化共鸣,在当地市场销量也很不错。”
白酒出海不只要产品本地化,还要渠道市场本地化。一直以来,白酒出海主要面向华人群体,如何“破圈”吸引当地消费者是关键。“中国白酒酒精度应与国际接轨,适应当地市场,尊重当地消费习惯,销售渠道也要本地化,才能触达本地消费者。”越南方卓园公司董事总经理席康分析。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大,是白酒“走出去”的底气,文化自信决定了“走出去”的深度。在白酒出海的过程中,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本,同时要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全球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语言”,让中国白酒从“华人圈特供”真正走向全世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