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烂漫的季节,有人赏花拍照,有人喷嚏打到泪眼婆娑。春天对过敏人来说,简直是“甜蜜的暴击”。为什么一到春天,鼻子像关不拢的水龙头?耳朵像灌了水?喉咙像吞刀片?本期《医生有话说》,我们就带大家一起破解春季耳鼻咽喉器官的“生存密码”。

本期话题

春季耳鼻咽喉器官的“生存密码”

本期栏目,来自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治医师唐义坤,就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春天鼻子容易过敏,喉咙容易发炎,并分享四大春季高发疾病自查手册以及预防方法。




春天为何总对鼻子喉咙“下手”?

1、环境因素:过敏原与气候双重刺激

● 花粉与尘螨激增:春季植物花粉(如杨树、油菜花、柳树)浓度达到峰值,尘螨因温度、湿度适宜大量繁殖,成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主要诱因。  

● 昼夜温差与干燥空气:春季气温波动大,鼻黏膜血管会反复收缩扩张,导致防御功能下降;春季空气干燥使咽喉黏膜失水,易受病原体侵袭。  

2、病原体活跃

● 病毒与细菌感染: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在春季活跃,感冒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引发急性鼻窦炎、扁桃体炎。

● 咽鼓管功能障碍:感冒或鼻炎患者因鼻咽部炎症肿胀,可能导致咽鼓管(连接鼻咽与中耳的通道)通气障碍,中耳腔负压形成积液,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3、免疫功能失衡与体质差异

● 过敏体质人群:因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春季被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  

● 儿童与老年人高危: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黏膜修复能力弱,更易因反复感染发展为慢性疾病。



四大春季高发疾病自查手册

1、过敏性鼻炎

【典型症状】:阵发性喷嚏(晨起多发)、清水样涕、鼻塞鼻痒,部分患者会合并眼结膜充血、流泪(过敏性结膜炎)症状。

【病情发展警报】:长期鼻塞可能导致缺氧性头痛、睡眠呼吸暂停,40%的患者可能进展为哮喘,儿童可能因张口呼吸影响颌面发育。  

【紧急处置】:使用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和抗过敏药(氯雷他定)。

2、急性鼻窦炎  

【典型症状】:鼻塞、脓涕、面部胀痛(额部、上颌区)、嗅觉减退,严重者伴有发热、乏力症状。 

【病情发展警报】:急性鼻窦炎未规范治疗可转为慢性鼻窦炎,可引发鼻息肉或颅内并发症。颅内并发症虽然罕见,但十分危险。  

【紧急处置】:及时使用抗生素,用生理盐水洗鼻。

3、咽喉炎 

【典型症状】:咽干、灼痛、异物感,咳嗽频繁(以干咳为主),声嘶(累及声带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症状。  

【病情发展警报】:慢性咽炎迁延不愈及持续性声嘶需警惕喉部器质性病变。 

【紧急处置】:用温盐水漱口,可服用含片润喉,忌食辛辣食物。

4、分泌性中耳炎 

【典型症状】:耳闷胀感(似棉花堵塞)、听力下降(低频为主)、自声增强(说话时有回声感)。儿童常表现为抓耳、烦躁。 

【病情发展警报】:耳内积液长期存在可导致鼓膜粘连、听骨链固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还会影响儿童语言发育。  

【紧急处置】:可使用捏鼻鼓气法,用以减轻不适症状并阻滞疾病进一步发展,同时尽早就诊,以防听力损伤。 



春季防护“三件套”

1、物理防御

● 外出:可佩戴防花粉口罩(建议使用N95级别)及护目镜。  

● 居家:每天开窗10分钟通风,在卧室安置空气净化器;每周用60℃热水清洗床单,对窗帘进行消毒、暴晒,减少尘螨滋生。 

2、鼻腔保健护理术

● 洗鼻:每天三次,用体温级生理性海盐水鼻喷剂。坐直,头稍前倾,将喷头对准鼻孔,按压喷剂,每侧2-3喷,1分钟后擤出分泌物。

● 保湿:可在鼻腔干痒时,用棉签蘸取适量金霉素软膏涂抹在鼻腔内部。

3、免疫力充值

● 多做:加强营养,均衡饮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 少做:避免熬夜,长期熬夜可使免疫力下降;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擤出中耳炎。

春季不要因气温回暖立刻减少衣物,应注意保暖,以免发生季节性感冒。日常饮食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引起耳鼻咽喉部位的发炎。鼻炎患者、花粉过敏者,春季应少去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尽量远离致敏原。希望大家都能健康享受春日的美好。


医生有话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科学告诉我们多数疾病是由生活观念、个人习惯、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养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

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拍客”推出《医生有话说》健康科普栏目,向大众传播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的医学知识,全方位覆盖满足各类人群对健康知识的诉求,解答当下常见疾病和季节性多发病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让读者们更好的了解和预防各类疾病,保持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态。


策划 ︱ 毛漫丁 谭曦 肖雨杨

执行 ︱ 肖雨杨 赵萤 卢春阳

川观拍客 ︱ 胡诗月

编辑 ︱ 赵萤

海报 ︱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