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玲、刘月蓉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 文/图

2月23日,以“新品种 新高度 新未来”为主题的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交流暨新品种发布会在通江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由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研发,四川金地田岭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授权推广的新品种“金地A6(川六妹4号)”具有产量高、抗性强、菇形好等优点,适宜在全国多数地区秋冬季节种植。

大会现场。

四川是世界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发源地。目前全国范围内大约有25万到30万亩的羊肚菌种植面积,其中四川省的种植面积约占2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团队自2010年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以来,羊肚菌栽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从四川、贵州、江西等省迅速推广至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发展羊肚菌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振兴乡村。为此,羊肚菌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对四川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食用菌协会主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通江银耳协会、四川金地田岭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搭建信息平台、开展技术共享、达成交流合作,通过聚焦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难点突破、新品种选育成果展示、产业化生产加工及应用等方面,推动四川食用菌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雄与专家、种植户参观羊肚菌新品种。

当天,来自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等相关负责人、专家代表,省内外羊肚菌菌种生产经营企业,涉及羊肚菌生产经营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在技术分享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甘炳成作“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甘炳成作报告。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唐杰作“羊肚菌种业现状与新品种发布”报告,重点介绍了羊肚菌新品种“金地A6(川六妹4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菇形好等优点,适宜在全国多数地区秋冬季节种植。此外,相关企业代表、种植户还就羊肚菌菌种经营服务模式、羊肚菌销售、配套设施服务及产业发展需求提出意见与建议。

羊肚菌新品种“金地A6(川六妹4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晨阳表示:“这几年,四川羊肚菌产业发展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羊肚菌的种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地块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田间经济管理,从而提升羊肚菌的品质,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还现场参观了新场镇红岩村、广纳镇佛驹山村等地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深入了解新品种“金地A6(川六妹4号)”的种植效益以及轮作模式。参观过程中,专家、种植户相互交流在羊肚菌的种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各自做法经验,对发展羊肚菌产业,以及种植管理相关方面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措施有了新的认知,增强了产业发展的信心。

参加会议的食用菌专家团队。

为何会议选择在通江举行?近年来,通江紧紧围绕“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布局,依托川东北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不断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通过“菌+粮”“菌+菜”“菌+药”轮作套种,目前全县羊肚菌种植面积已突破8000余亩,预计年产干品达55万斤,年产值达2.75亿元,将带动45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羊肚菌产业逐步成为通江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由此走出了一条“通江银耳+羊肚菌”双核驱动的百亿级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参加本次活动的通江县种植户龙旭深有感触地说:“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专家、种植大户一起交流,相互学习。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种植的技术也各不相同,通过本次活动,对我们今后的羊肚菌种植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