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2月24日,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林一凡就会议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履职尽责
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成都一项重要任务,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林一凡表示,过去一年,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依法履职尽责,在服务成都市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担当作为。
持续增强监督实效服务中心大局方面,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听取审议2024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报告,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监督科创生态岛高标准建设运行情况,调研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助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监督服务业发展等工作,调研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康养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报告,专题调研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情况等。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服务民生关切方面,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等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交通开门治堵等重点任务谋划开展人大工作,走访帮助企业6千余家、群众8万余人,协调推动解决问题1万余个,提出意见建议4千余条。组织成都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成都都市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部署推进情况,专题调研农业法和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组织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24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动员全市代表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宣讲3877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0余万条,推动民生工程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创新举措
全面提高立法质量
过去一年,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效也受到关注。
林一凡介绍,2024年,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提高立法质量这一关键,全年完成地方性法规制定、修改、废止共7件,已进入审议程序7件。立法工作主要有以下特色亮点:
坚持“开门立法”广纳民意。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扩点”,完善联系点工作机制,全年共依托29家联系点收集立法建议1470条,切实发挥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确保立法广泛汇聚民智、充分体现民意。同时,积极争取并举荐双流区人大常委会作为成都重要窗口,争创“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2024年12月19日,双流区人大常委会成功获批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成都市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积极探索立法审查标准化。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将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些措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纳入《成都市地方立法条例》,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率先创新出台实施《成都市地方性法规草案质量基本工作标准(试行)》,围绕必要性、合法性、操作性等五个方面作出38项具体规定,构建了法规起草、审查、审议的质量评判体系,有力推进了成都市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立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召开成德眉资协同立法联席会议,采取“决定先行+条例跟进”的模式,由成都市牵头起草、四市共同研究制定协同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建立健全四项联动机制,推动实现宣传营销、区域标准、人才培养、政务服务“四个一体化”,并在决定框架下推进修改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推动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系统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工作。以立法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制定数据条例,着力加强数据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全链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修改体育发展条例、旅游业促进条例,推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推进“三城三都”建设。以立法回应群众呼声关切,制定水污染防治条例、供水管理条例、住房租赁条例,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以立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制定城市更新条例,确保城市改造升级有序进行;修改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修改地方立法条例,为成都市立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力推动法治成都建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