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四川省人民医院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信创部署,成为省内首家实现医疗全场景智能化落地的三甲医院。这一突破性进展,在医疗行业掀起了波澜。
本期,川观新闻C视频《医本正经》健康科普栏目,邀请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主任、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雷舜东,为我们深度解读DeepSeek大模型带来的医疗变革。
01
有了能听懂四川话的“AI医疗顾问”
看病找路不“抓瞎”

《医本正经》栏目组:“AI医疗顾问”上线后,就医体验与此前相比有哪些显著不同?
雷舜东:“AI医疗顾问”的核心依托是后端架设的DS大模型,它最大的亮点在于能够理解自然语义。当患者在微信服务端通过文字或语音咨询问题时,从语义层面DS大模型能够迅速解读,给出精准回复。和过去只能基于文字匹配的自动化回复有很大的区别,在回复问题的广度、深度、精准度上有了大幅的提升。
从就医流程的便捷性来看,变化也明显。拿挂号来说,以前患者需要在复杂的菜单中层层查找挂号入口,操作繁琐。现在,基于微信端的挂号功能会根据患者的询问,直接推送到患者面前快速完成挂号操作。患者如果想了解省医院的相关就医流程都会得到精准、全面的回复,并把相关的功能直接推送到问询界面,比如患者问询前往省医院路线,系统会提供详细地址,还能精准推送导航链接。我们还计划进一步优化系统联动,以后患者需要缴费时,无需像从前那样在多个页面间反复点击查找,只需对着手机说我要缴费,马上就可获得本次就诊的费用链接,点击即可完成支付。
语音交互功能极大地方便老年就医群体,从而实现了适老化的功能。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视力不佳、操作手机不熟练等问题,以往面对密密麻麻的菜单和较小的字体,常常感到困扰,现在老年患者只需用普通话或四川话说出需求,就能轻松完成挂号、咨询、查询费用等操作。
02
实现医疗全场景智能化
就医体验全方位“升级”

《医本正经》栏目组:作为省内首家实现医疗全场景智能化落地的三甲医院,这种“全场景智能化”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改变?
雷舜东:所谓全场景智能化,体现在诊前、就诊中以及就诊后各个环节。
就诊前,患者无需前往医院前台,只要通过微信服务号,就能享受24小时在线答疑服务。同时,诸如挂号、查询检验报告及人工智能报告解读等功能,都能在手机上快速完成,极大地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让就医准备更加从容。
就诊中,患者如果不清楚该去哪个科室就诊,只需通过文字或语音向智能系统询问,就能获取详细的科室位置信息,包括具体楼层和行走路线,就像一位贴心的导医时刻陪伴在身边。整个就医环节排队等候情况从各系统获得的数据可经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后,将排队等候少的最优方案推荐给患者。
就诊后,全病程管理服务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对于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人工智能大模型会对其病历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患者就诊情况,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建议,告知患者何时需要定期服药、何时回医院进行复查等,真正做到个性化康复指导。医院还采用人工智能语音拨打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实时收集患者在家中的康复情况,为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实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而在当前多数医院,人工随访不仅工作量巨大,还很难做到全面、及时跟踪。
此外,我们还在积极构想未来的智能化服务。比如以后患者在家中,对着智能音箱说“我要挂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号”,系统便能自动与微信服务号、APP等进行联动,直接调出挂号界面。如果患者需要线上问诊,也能通过语音指令,直接与医生连线沟通,实现医疗服务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延伸,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全病程管理服务。每一个人通过医院提供的人工智能工具都可以通过拍照上传并识别在多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文书形成电子化的文档,并最终形成个人的健康档案,有利于对个人的健康作出早期的预警与指导。
03
助力医疗行业提效提质
部分初级岗位可能被优化

《医本正经》栏目组:近期DeepSeek等技术引发行业热议,许多医生担忧冲击职业前景,您如何看待AI在医疗领域的角色与发展趋势?
雷舜东:AI作为新生事物,从诞生到成熟需要经历一个周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医疗领域,它像一个学习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和与医疗知识的交互中不断成长,如同人从幼儿园、小学,一路读到高中、大学,知识和能力逐步精进。这个过程中,AI会逐渐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随着算力不断增强、算法优化、性能持续提升,AI在专业性上极有可能超越部分医生。原因在于,它处理信息的速度极快,能吸纳海量知识,对参考文献、临床诊疗指南以及既往病历的掌握程度可能远超人类大脑。只要不断增加提升算力、丰富知识库,AI就能持续进步,抛开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一些专业医生的水平。
并且,AI是基于多模态的技术,除了文本信息,它还能处理影像等多种数据。这意味着它的专业知识面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无论是对医生还是患者,AI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它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医疗水平以及医疗效率。
《医本正经》栏目组:DeepSeek等技术是否将重构医疗行业的布局?
雷舜东:医疗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重复性、规律性较强的一些初级岗位可能会被优化。像文字处理、数据分析、病案编码等工作,大模型都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完成,并能识别这些工作中格式及语义内涵上的错误,从而达到质控及提升医疗质量及效率的目标。未来,无论是医院内部还是整个医疗行业,现有的岗位设置、岗位数量以及对应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并发生变化。
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健康类问题?
本文评论区等你来说
我们将邀请专家科普答疑
更多健康科普
请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最新版本
并用手机号完成登录

(可扫码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也可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苹果手机用户请到苹果应用商店搜索“川观新闻-看四川观天下”下载安装,安卓手机用户请到各大安卓应用市场搜索“川观新闻-看四川观天下”下载安装。)

栏目监制:刘若辰 郭静雯
统筹:周晶晶
主创:何嘉琦 魏冯
视频:何嘉琦
记者:魏冯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医疗岗位变革促使医疗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行业发展。
未来医疗智能化将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更多患者受益。
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创新实践为医疗行业树立了标杆,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医生与 AI 融合能够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AI 医疗顾问” 宛如贴心助手,能懂四川话,从此患者就医咨询畅通无阻。
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各系统数据,为患者推荐排队等候少的最优方案,减少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