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欣忆 摄影 赵明

蛇年伊始,一条能源大动脉加速推进建设。川气东送二线工程,从四川出发,一路跋山涉水,途经重庆、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沿着长江流域进行一场4269公里的旅行,其长度相当于100个全程马拉松,预计2027年全线贯通。

在这条备受瞩目的能源大动脉上,成都成高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高阀门”),是管线阀门的主力供应商。这家公司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其生产的管线球阀,为目前全球口径最大、压力最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管线球阀领域“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创立30多年,成高阀门如何一步步铺就“冠军之路”?

逐步追赶,打破垄断



四川大邑经济开发区,走进成高阀门的总装车间,上百种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阀门摆满了车间。这些阀门中藏着一个“世界之最”,一眼看过去,很快就能找到它,因为它身形大,有3米多高,自重近40吨;通径宽,个头1.4米的人在管道里走动可以不弯腰,这就是成高阀门的“单项冠军”产品:口径56寸、能承受900磅压力等级的高压大口径全焊接干线球阀。

“单项冠军”产品:口径56寸、能承受900磅压力的管线阀门。

“一般家用水龙头的球阀直径大约是0.5寸,我们这个‘大家伙’的直径是它的100多倍。”成高阀门副总工程师兼创新中心主任许世法指着球阀说。

这个“大家伙”,被用于中俄东线、西气东输三线等重大工程。许世法告诉记者,管线球阀,是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关键控制部件,它被焊接在管线上,平时是常开状态,出现紧急情况时自动关闭,切断天然气输送,避免发生泄漏。在绵延数千公里的油气管线输送过程中,充当“安全卫士”,能承受住900磅级的压力。

这是什么概念?“阀门前后的压力差达到15兆帕,大约相当于153公斤,由于气体是可压缩的,一旦泄漏会引起膨胀甚至起火爆炸,其威力可比肩重磅炸弹。”许世法说。

天然气长输管线对球阀有着苛刻的技术要求。一是安全性,在各种严酷环境下确保使用安全;二是可靠性,当局部管道出现重大事故时,截断阀要能迅速关闭并确保密封可靠无泄漏;三是长寿命,长输管道运行寿命一般在30年以上,要求阀门内部易损件和密封件使用寿命也要在30年以上。

因技术壁垒高,多年来,国家急需的油气管道关键阀门设备长期依赖进口,90%以上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而国内阀门企业则在中低端市场激烈竞争。

据成高阀门董事长丁骐回忆,2008年,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开工,向中国阀门企业开放了部分市场,成高阀门通过充分准备,争取到了24寸以下中小口径的管线阀门订单。2010年,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段启动,国家积极推动高端阀门国产化攻关,成高阀门成为第一批开展国产化攻关的企业之一,研发的40寸、48寸大口径管线球阀替代了国外进口。2017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加速建设,于2024年底全线完工,其口径之大、压力之高、输气量之大,多项数据堪称世界之最,成高阀门成功研发出56寸大口径管线球阀,打破了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管线球阀的世界纪录。“从西气东输二线西段的追赶,到东段时并跑,再到中俄东线实现领跑,我们终于打破了国外垄断,跻身油气管线重大装备‘国家队’的行列。”丁骐说。

成高阀门总装车间。

死磕技术,做到塔尖



下决心死磕技术,突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对成高阀门来说,是背水一战。

从全国来看,阀门企业主要“扎堆”在长三角地区,仅温州的一个县,就有超过3000多家阀门企业。高度的市场化带来成本和效率的优势,地处内陆的成高阀门,在竞争中压力倍增。

“要跳出低端市场,必须依靠技术和创新。”丁骐告诉记者,成高阀门的前身是成都高压阀门厂,做阀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老牌企业必须在新的竞争中不断实现突破。”

技术突破的重点,是紧紧依托国产化替代,攻关大口径管线球阀。

“管线球阀越大,制造难度就越大。”许世法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需要的56寸口径全焊接管线球阀,世界上没有成熟的产品制造经验可以借鉴。成高阀门通过自主研发,采用了分割、锻造、再焊接的技术路线。“将零部件装进去后,盖上盖子,然后焊死,要管30年以上,中途零部件也没法更换。”许世法说,要求焊接必须一次性合格,零部件、密封件也必须达到30年长寿命。通过技术攻关,成高阀门先后掌握了免焊后热处理焊接成型技术、30年耐久密封结构及制造工艺技术、球体密封面耐长寿命冲刷性制备技术等核心技术。

工人正在组装阀门产品。

在突破这些核心技术之后,成高阀门赢得了西气东输工程二线的部分项目订单。尽管数量只有20余台,但成高阀门一“战”成名,迫使此前为西气东输工程一线提供阀门的国外企业不得不降价40%与之竞争。

此后,成高阀门在西气东输工程三线、四线等国内主要管线工程中,拿到了更多订单。丁骐细数优势,成本相比进口最多可降低50%,供货周期可缩短50%以上,售后服务水平做到及时快速响应。在大口径全焊接球阀领域,国外企业基本没有了立足之地,已经实现全部国产化,成高阀门保持第一梯队的领跑地位。

“企业这些年的快速成长既有自身技术创新,也踩准了国家能源建设高峰期的节点。”丁骐说,成高阀门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正在构建西部阀门的高端制造基地。为了解决原材料来自江浙地区、物流成本高的难题,成高阀门加速自建配套园区,已吸引上游1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下一步,将以四川省石油化工管道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集聚上下游产业链,继续以技术创新,带动四川及西部地区阀门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