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观察 侯晓梅 陈治吏

初春的宜宾三江新区江南镇,空气中夹带着寒意,而在江南镇的柑橘园里,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2月21日一大早,登高村柑橘种植户王昌凯带着村民在果园里忙碌起来,“前两天有批发商预定了4000斤,今天下午就得发车。”王昌凯说着,手上采摘的动作一刻不停,眉眼间尽是丰收的喜悦。

当下正是宜宾晚熟柑橘成熟的季节。三江新区江南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优势,重点种植晚熟柑橘塔罗科血橙,现已规模化发展1万余亩,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塔罗科血橙采果期比普通柑橘品种要迟两三个月,避开了柑橘类果品集中上市的高峰期,采摘期可持续至清明节,打出了一张“错峰上市”的巧牌。

三十多年经验 从种植“小白”到“柑橘专家”

据悉,江南镇种植的不是普通柑橘,而是晚熟柑橘,名叫塔罗科血橙,通常是1月份成熟,采摘期持续到3月底。当下正值柑橘的采摘季,也是王昌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今年57岁的王昌凯与柑橘打了半辈子交道,也从种植“小白”也一步步成长为“柑橘专家”。初中毕业后,王昌凯在宜宾市场摆水果摊。2004年,在宜宾市农科院专家的带领下,江南镇率先引进塔罗科血橙,经营水果摊的经历让王昌凯敏锐捕捉到柑橘市场的微妙变化,他看准时机,决定回家种柑橘。

依托当地独特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水质,孕育出的塔罗科血橙具有果形好看、皮薄肉嫩、水分充足、含糖量高、入口即化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我们的果子能挂树保鲜到四月初,春节后每天糖度都在增加。现在是最好吃的时候,不信的话,你尝一口试试。”王昌凯随手摘下一个柑橘掰开,深红色的果肉渗出汁水,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柑橘特有的清香。

晚熟柑橘好吃,树却不那么好栽。走进王昌凯的12亩柑橘园,果树行距保持着精确的3米间距。“别小看这个距离,通风透光能减少病虫害。”王昌凯表示,柑橘种植从专业护理,到防虫防疫、施肥等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悉心管护,“我是看着柑橘苗一点点长大、开花、结果、成熟的”。

要种植出优质的果子,同样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每年,宜宾市农业农村局都派出技术员在晚熟柑橘的种植过程中,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从精准疏果、剪枝、病虫害防治……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规程。”王昌凯说,根据技术规程标准种植,大家抛弃了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技术防病虫害;实施果林间伐,摘掉小果子,保证优果率。

2012年,王昌凯还牵头成立了宜宾市南溪区龙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80余户村民经营起了800多亩柑橘园,大家在专家定期指导下,遵循严格的种植技术标准,最终种植出优质的晚熟柑橘,亩产超3000斤。

晚熟柑橘错峰上市 果园采摘带动农家乐发展

当下,正是晚熟柑橘大量上市的季节,每天来江南镇购买柑橘的游客和商贩络绎不绝。在王昌凯的柑橘园里,几位周边区县来的游客正踮脚摘果,“咔嚓”一声脆响,橙子应声落入竹筐。

“这个季节晚熟柑橘好卖得很,不仅错开了柑橘市场的高峰期,又填补节后水果淡季的‘空窗期’。”王昌凯介绍,由于味道甜口感好,每年晚熟柑橘还没上市,就会陆续接到全国各地打来的订货电话。再加上村里优美的自然风光,便捷的交通条件,也吸引了很多周边游客前来采摘。

“这两年,电商直播火热,也有不少主播达人来果园里直播,或是批量订购柑橘通过网络销售。”王昌凯介绍,一般来说,游客到果园里采摘是4元每斤,如果要配送到周边南溪区、宜宾主城区,价格要贵一元,批发商采购则是3元左右。目前,王昌凯家的塔罗科血橙已经售卖了一半,今年果园预计收入12万元,远超传统种植收益。

果园采摘的火热催生了农家乐产业。在王昌凯家的院子里,周末挤满采摘的游客,来自宜宾及周边城市的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在果林间,农家乐厨房里,柴火灶炖着腊猪蹄,王昌凯的妻子忙得团团转。“每个周末都比较忙,多的时候要接待200多人。”王昌凯笑着说,柑橘采摘带动了农家乐餐饮娱乐收入,能占家庭总收益近三分之一。

展望未来,王昌凯看着满园橙红饱满的果实,眼神笃定,“产量上去了,品质更要站得住脚。”眼下,他正与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一起,研究以精细化施肥等方式提高柑橘品质,让塔罗科血橙的名气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