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入境游的火热开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和分享自己的中国游经历。其中,穿上汉服打卡拍照、跟着手艺人学做传统手工、在博物馆看一场非遗展演等内容颇受欢迎,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已经成为海外游客中国游的重要“选项”。
深入感知中国人文
“既然来到景德镇,我得尝试一下亲手制作瓷器……”视频网站上,英国博主亚当“晒”出了近期的中国游Vlog(视频日志)。在这次江西之旅中,他不仅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品尝了特色美食,还制作了原创陶瓷茶杯、逛了景德镇陶瓷馆,多方位感受了一场“瓷里瓷气”的文化盛宴。
与亚当的经历类似,年轻的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项目的选择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我和周围的同学们会用小红书、大众点评这些中国朋友常用的App平台找好玩的地方。”今年春节,孟加拉国留学生萨米娅·西迪克打卡了河北胜芳灯会,热闹非凡的游艺表演让她应接不暇,她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与朋友分享这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渴望更深入、全面地感知中国人文”,相当一部分有中国游经历的海外游客都反映了这样的入境游新诉求。
在重庆市北碚区偏岩古镇,手艺人指导外国游客剪纸。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希望旅游公司在设计路线和产品时别把我们当外人,其实,海外游客也渴望更多感受中国的烟火气。”在云南大理喜洲镇经营了16年民宿的美国人林登提到,菜市场和乡村大集已成为许多海外游客来喜洲必打卡的地方,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与传统景区一样承载着中国文化基因,是展示中国特色的闪亮名片。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入境游市场的不断发展甚至是进化,国际游客的“中国行”至少有一部分会从传统观光转向更深层的文化互动。“如何将虚拟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在地体验”成为目前入境游市场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与感”和“共情”是关键
在入境游持续发展、海外游客需求日益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入境游市场也在不断丰富文旅产品结构,积极应对游客需求、市场的变化。今年春节期间,各地推出了多姿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了海外游客热情参与。
“整体而言,海外游客更喜欢能参与、有互动感的文旅活动,他们对各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很有兴趣。”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文化体验活动不断涌现,下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其优化升级,变得更加丰富和可持续。
“今年春节,我们举办了芦笙舞展演、民族体育竞技、剪纸和拓印制作等活动,国内外游客都参与其中。”广西民族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梁燕理介绍,该馆在日常展陈之余,还结合元旦、春节、三月三等重点节庆推出民乐和非遗展演、铜鼓拓印等活动,持续丰富中外游客的游览内容。谈到如何让海外游客更好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梁燕理认为,除了充分展现地方文化特点,细化产品和服务类型也十分重要。“未来,我们将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和社会资源联动,提供特色化、分众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梁燕理说。
法国儿童参与广西民族博物馆2025年蛇年春节击鼓祈福活动
不仅是文化场馆,各地举办的春节活动中也频频出现海外游客的身影。在湖南张家界举办的2025年张家界元宵灯会上,阳戏、花灯等非遗项目展演接连登场,中外游客一起看表演、吃元宵,一时间,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外国人;北京市的各大庙会上,糖人、泥塑等非遗技艺展示和体验备受外国游客欢迎,一些庙会还将数字技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吸引海外游客纷纷打卡拍照。
对于入境游市场的发展,杨劲松提到,在策划文旅活动时,“共情”是关键。“春节相关的活动受到海外游客欢迎,是因为浓厚的节庆气氛感染了他们,突破了文化和语言的隔阂,让外国人在和中国人共同参与活动时获得了更深入的文化体验。”他表示,海外游客在文化、地域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打造活动时,要寻找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共情点,文化体验才能更有吸引力。“除了注重共情,要继续运用好节庆文化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将其自然地融入文旅产品中。”杨劲松说。
旅游服务还需提升针对性和多样性
面对海外游客多方位体验中国文化的需求,入境游市场该如何通过旅游服务将中国人文更好触达海外游客?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介绍,携程已关注到市场变化,推出超过1万条日游及半日游线路,将中国传统文化、各地风土人情等内容与游线相结合。“在服务方面,我们拥有13种主流语言服务能力,覆盖预订、咨询、售后全流程。”王亚磊表示,携程还提供一站式预订服务,已在携程海外平台上线超1.1万家国内景区门票,并提供热门景点榜单展示、用户留言分享等内容。此外,携程在线下场景中引入了国际化版本的售票机。借助相关服务,海外游客就能提前了解和对接他们感兴趣的中国热门景点,协助他们做好游览攻略,更好地旅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接下来,旅游平台应加强境外调研队伍和力量的建设,了解客源市场的真实需求,并丰富呈现方式,以海外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相关文旅产品。
“日后,我们将通过入境游客画像,为游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语言服务;根据游客需求,开发更多碎片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如主题游、文化体验游等,或以文化遗产为依托,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王亚磊告诉记者,携程也将发挥海外平台优势,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络达人等多个渠道展示中国旅游的独特魅力。
此外,厉新建表示,还需要加强入境游接待队伍建设。“接待人员应提高解说服务质量,通过旅游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提升解说服务的语言适应性、内容针对性。”他还提到,旅游平台和文化场馆、景区等可以从在华留学生中招聘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尝试让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进一步提升海外游客的旅游体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