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明海

白酒是什么?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表述,对于消费者来说,常常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随着《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即将出台,消费者有关白酒定义、生产、质量等方面的疑惑,或将得到比较清晰的解答。

日前,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征求涉及白酒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通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内容,以面向消费者的白酒品质表达标准化语言,帮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识别中国白酒的产品共性,同时也将助推白酒产品质量标准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

记者注意到,为清晰地表达中国白酒特征,《白酒质量通则》对“白酒”“酒曲”“发酵容器”“蒸馏容器”和“贮存容器”等术语进行了精准定义。比如,关于“白酒”定义,明确为“白酒(baijiu):以谷物为制酒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进一步推动白酒国际化进程,是出台《白酒质量通则》的重要目的。一直以来,因“目前我国白酒尚未建立统一的形象,国际社会对中国白酒的认识仍然不清,造成白酒国际化进程缓慢”,因此在《白酒质量通则》制定过程中,科学总结了中国白酒的工艺特征属性,通过对关键工艺的描述,推动建立我国白酒统一形象,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发展,从而提升中国白酒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了解,在编写过程中,《白酒质量通则》起草工作组面向全行业公开征集起草工作组单位,共有50余家单位申请参加,包括生产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等单位,其中,生产企业覆盖目前白酒全部的12大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