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浩煊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强势带动下,南充春节档电影票房再创新高。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中午12时,南充月票房数据已达5002.58万元,总出票超110万张,票房收入位居全省第三。

春节档电影市场“热辣滚烫”,折射出南充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在场景、活动、政策的共同驱动下,一系列新产品、新玩法不断点燃市民的消费热情,消费业态不断刷新、消费动能持续增强,为南充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01

首店里买“新鲜”点燃消费热情

“盒马超市终于开到南充了,以前要去成都买的东西,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2月15日,南充市顺庆区文化路环形中心,南充盒马新春快闪店热度不减,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南充市民前来购物。市民张丽华告诉记者,自己春节前就多次到店采购年货,周末和亲友再来逛逛买个“新鲜”。

南充市顺庆区文化路环形中心。顺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南充盒马新春快闪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是该品牌在川东北地区设置的首家门店,主营盒马鲜生特色商品,涵盖新鲜进口水果、烘焙食品、新春礼盒以及精选肉类等多个品类。

“就目前的营业数据看,基本达到了我们的市场预期。”该快闪店负责人表示,快闪店是短时间开展销售活动,去年底开业,将于3月闭店,目的在于让消费者充分了解盒马鲜生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会根据开业以来的销售情况做评估,研判是否具备正式落地的可能。”

川东北首家快闪店选点南充并非偶然。近年来,南充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广泛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激发消费潜力,推动产业升级。

“‘首店经济’的魅力之一就是超高人气,首店集聚区也能够体现出区域的商业活力、创新能力、时尚引领力。”环形中心运营方、四川中成利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涛表示,仅环形中心一地,去年以来已成功引入38家首店,为南充提振消费注入强劲动力。

02

夜市里逛“稀奇”刷新消费场景

晚上7点,夜幕降临,南充市顺庆区1227购物广场的南门外,夜市灯火通明,各种小吃摊位、手工艺品展位依次排开,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不久前,该夜市区域进行了改造提升,集纳美食、文创、潮玩等多个消费业态,流光溢彩的灯光、令人垂涎的美食、精彩纷呈的表演,让这里成为南充市区新的“网红打卡地”。

“像1227购物广场这样的核心商圈,全市共有21个,其中年消费额超10亿元的就有5个。”南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充的夜间消费“主战场”已从夜市、演艺、景区为主的“老三样”,逐渐向商圈、“旅游+文化”“文化+美食”转变。数据显示,全市批、零、住、餐饮营业近40%发生在夜间,文化体育娱乐行业销售额约60%发生在夜间。

以此为契机,南充正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动美宇1227、白马湖水街、白塔耍都、印象西河等20余个夜间经济集聚区提档升级,大幅提升城市开放活跃度;同时全力打造一批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社区民生夜市、音乐角市集等“小而美”的新型消费场景。

“目前,夜间气温仍然偏低,客流量尚未达到顶峰。待春夏季天气转暖后,我们储备的一批新消费场景、业态将集中亮相,为市民再增一批好去处。”南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夜间经济总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

03

政策上更“给力”增强消费动能

“现在经常可以领券,有文旅的、有家电换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南充市高坪区王府井商圈,“以旧换新补贴”的广告随处可见,正在选购空调的市民白娟告诉记者,有了补贴,一台空调可省几百元。

南充商场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受到市民欢迎。南充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真金白银”助力,为消费端注入了强劲动能。1月2日,新年首个工作日,南充再次宣布,将延续2024年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仅春节假期,门店客流就同比提升60%,增加了超过30%的订单。”京东电器南充城市旗舰店销售经理青磊表示,为了“接住”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消费需求,商家也纷纷推出了降价促销“组合拳”,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领取满减优惠券,享受“折上折”。

“去年的以旧换新行动‘成绩单’十分亮眼,全市全年兑现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补贴28万台(套),直接拉动消费超10亿元。”南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电换新只是政策引领的一方面,南充还将在美食、特色农产品、商文旅融合等领域发放多批专项消费券,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拉动更多消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浩煊

日前,《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确定了打造川东北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四川省智慧物流建设示范区等发展目标。

围绕人工智能,《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步调——2027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部分领域关键核心产业取得突破;2030年,将算力基础元器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产品打造成为“南充智造”新名片;2035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

竞逐人工智能新赛道,优势明确、任务已定,南充各地如何行动?

看优势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百亿元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南充算力基础良好。南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上架算力突破3000标准机架,通用算力约2.88P(PetaFLOPS,即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智能算力约1.9P,数据存储力9.31PB,网络运载力1.21T,已经具有训练和部署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大语言模型(LLM)所需的计算能力。

四川弘鑫云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不光“底子好”,还有相匹配的产业链。在位于南充市高坪区的四川弘鑫云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MES生产信息化管控系统显示屏实时更新生产数据,一台台AI算力服务器走下生产线。“我们生产的第三代AI算力服务器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等领域。”该公司总经理唐锋介绍,公司依托已有的智能制造平台优势和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相关产品已在医疗健康、智慧政务、智慧办公等领域陆续实践。

截至2024年底,南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突破百亿大关。南充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应用、企业培育、人才引育等七大领域,夯实产业基础,冲刺发展目标。

看亮点

因地制宜探索“人工智能+”

“生产车间的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90%以上,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致力于轻量化汽车产品的研发。”在南充市嘉陵区江龙新能源汽车川渝总部基地生产车间,11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生产人员在工位上通过智能终端操控集中供料。

嘉陵区工业集中区。南充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嘉陵区是汽车及化工产业优势区,正着力打造智能网联商用及特种汽车产业集群,创建省内领先的智能汽车研发、制造、路试基地。”嘉陵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正在优势领域探索“AI+制造”,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样板。

在南部县、仪陇县等地,各地正加快构建嘉陵江沿江经济发展带和“印象嘉陵江”特色文旅线,拓展“AI+文旅”产品特色,激活川东北生态康养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南充3区6县(市)的优势产业各有差异,各地将因地制宜发力人工智能。”南充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南充临江新区为核心先导区,南充将高水平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通用大模型、行业模型和智能软件研发,打造人工智能研发创新策源地和领军企业集聚地。

此外,市辖3区将围绕高端装备、算力设施、文旅、电器元器件等领域,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聚集区。6县(市)将聚焦县域新型工业化,突出农业、汽车零配件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差异化协同发展。

2月12日,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工业集中区的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纺织车间,工人正在进行丝绸面料织造。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向雨 摄

2月11日,位于蓬安县境内的成达万高铁胡家湾大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箱梁架设作业。 刘永红 摄(C视觉)

日前,记者从南充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5年全市春耕备耕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全市将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目标,针对“两季田”备耕水源不稳定、良种良技融合配套等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力争实现粮食播面857.6万亩、产量324.6万吨目标任务。

今年,南充将持续完善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加强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支持以管道送水为主的提灌直灌管道设施建设,打造双收“吨粮田”,同时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专项治理、抓好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大春小春不误农时抓早抓好。

南充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营山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积极开展油菜“一促四防”和小麦促弱转壮以及病虫害防治服务,力促小春粮油生产丰产丰收。营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已储备种子70万公斤、肥料4万吨、农药250吨、农膜400吨,基本满足大春生产需要。

春节复工以来,位于南充临江新区西充片区的四川鸿巨科技有限公司迅速“拉满”产能,该公司负责人黎子傲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去年底完成的生产线扩增。“当时我们急需向二期厂房转移部分生产线来提高产量,但面临人手不足的困难。幸好有‘链长’协调,很快就把困难解决了。”

担任该企业“链长”的是西充县副县长李红霞。收到企业反映的困难后,她及时协调人手,不仅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生产线转移工作,还将原计划的25天工期压缩了一半以上。

近年来,西充县大力实施“链长制”,发布《西充县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规定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县级领导担任“链长”,统筹协调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亲自抓项目。

“抓的不仅是项目进展,更是统筹土地、人才、金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西充县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黄俊强介绍,2024年以来,该县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整合“链长制”和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初步绘制出产业链图谱,截至目前,已顺利引进27户该县优势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成功培育2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日前,仪陇县失能老人照护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为失能和半失能特困人员、经济困难失能老人、社会失能和半失能人员提供24小时养老照护服务,解决失能老人家庭照护难的问题。

据了解,该中心是仪陇县按照中央、省级预算内投资计划新建的公办养老机构,占地面积22.98亩,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设有床位332张。优先向失能和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等群体开放,提供照护、应急隔离安置、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满足条件的失能老人家庭可向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通过审批后获得床位。

“现在免费入住了48位半失能老人、57位失能老人。”中心负责人诸智鹏表示,该中心现有2名坐诊医生、3名护士及多名护工,除了提供分级护理照料外,还可以满足老年群体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

“小区有了网格员,我们的社保认证和医保缴费不用往社区跑了,他们就能帮我们解决。”近日,南充市嘉陵区火花街道黄莲湾社区居民李大爷对社区网格化治理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理顺管理关系、健全运行制度,目前嘉陵区初步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系、难在格中解”。

嘉陵区火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波介绍,为解决过去社区网格划分标准不一、人员管理分散、工作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当地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为单元,将党建、综治、城管、市场监管等8类372个网格整合为180个社区网格。同时,按照“1个网格设1个党支部、辖若干居民小组”的标准,重塑社区网格体系,确保管理更加精细化。

目前,全区共选配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3800余人,全部实行区级备案管理。去年以来,全区累计处理网格上报事项35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