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3期内容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下班打卡地”“带娃好去处”“免费自习室”等关键词,不少帖子推送的主角,是当地的党群服务中心。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服务矩阵已初步构建完成,运行管理机制也更加规范——家味浓了、人气聚了、服务多了、老幼照料更好了。
贴近需求,人气提升
在城市,群众希望党群服务中心具备居家养老、课后托管、休闲会客、运动健身、户外工作者休憩补给等功能。在农村,大家则希望党群服务中心能够提供留守老人陪伴、少年儿童素质提升、低收入群体技能培训、政务咨询等服务。
半月谈记者近期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的高发社区看到,由党群服务中心扩建的颐幼中心不仅助力解决老年人照料难题,也帮助年轻人克服带娃困难。婴幼儿托育园园长陈园园说,这里开设3个班,提供44个普惠型托位,“老人和孩子会一起参加游戏、手工等互动课程,一个场地实现老幼双重照料,缓解‘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后顾之忧”。
沙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军介绍,当地政府联合国企深业幸福健康集团,在康养、养老、托育等多个领域形成合力,打造嵌入式民生综合体,形成质优、普惠、微利可持续的民生品牌,并联合沙河医院规划全科诊疗、预防保健、中医理疗等服务,突出医养结合和基础公卫,与民生综合体优势互补。
在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五姓村,党建工作业务和村务政务事项两个综合窗口全项受理各类业务工作,房间显眼处还摆放着防暑药品、雨伞、老花镜等小物件。现场办公的社工表示,随着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推进,中心还专门建立AB岗制度,确保服务事项不缓办、不延误。
设施焕新,理念革新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看到,不少基层阵地焕然一新:集纳养老照料、儿童托育、休闲阅读、幸福食堂、暖蜂驿站、青年夜校等各类服务场景,包括党建服务、办公议事、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关爱帮扶、助力发展、志愿服务、文体休闲、应急保障、宣传展示等多种功能。
学生们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借阅书籍
上虞区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阮佳波说,上虞区一方面通过志愿者招募,平均每场活动预算降低50%,居民满意度超过90%;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富有新奇创意的创客入驻社区,共同打造时尚美好兼具烟火气息的社区生活空间。
专家表示,对于一些专业化要求较高的服务项目,可采取空间换服务、政策换服务等办法,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运营、合作运营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引进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部分中心仍待“激活”
不过,部分地区党群服务中心仍存在服务欠精准等问题。“从推进情况来看,热闹的越热闹,冷清的越冷清。”一位地方干部说,当地山区留守老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如果设立偏文化娱乐方面的中心,可能就会供需不匹配。
“知晓度”有待提升。在半月谈记者随机采访的受访者里,有近一半人不知道党群服务中心,大部分人更表示从未去过。一些地方设置的活动频次不高,也较难吸引群众参与。
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彭玉峰表示,党群服务中心的理念之一是接地气,也就是要有更浓的烟火气,但一些中心“群”的味道、“群”的氛围有待提升。
专家建议,各地党群服务中心不应追求整齐划一,要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场景,可按实际需求,分情况、分领域且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主要下沉行政权力事项还是公共服务事项。
原标题《“群味”浓了,这种“打卡地”真香》
半月谈记者:张璇 孙飞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