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20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最高检将着力加强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涉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及时提炼办案规则,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
宫鸣表示,知识产权检察要进一步深化综合履职,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案件中,全面开展“一案四查”,加强对知识产权权利基础的审查,统筹履行惩治犯罪、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益诉讼监督职能,提升综合保护效能。
近年来,最高检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检察顶层设计,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介绍,全国知识产权检察部门聚焦知识产权领域热点问题,以“三个善于”引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质效,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
➤ 一是依法惩治民生领域侵权假冒犯罪,守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检察机关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领域,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食品、药品、日化用品、服装箱包以及盗版书籍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针对此类案件呈现出的产业化、链条化特点,注重审查发现原材料提供等各环节犯罪线索,深挖彻查上下游关联犯罪,实现全链条打击。
➤ 二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提升综合保护质效。检察机关在办案中积极落实“一案四查”机制,以综合履职更好守护民生福祉。全面推开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保障权利人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1085件,有效降低维权成本,减轻权利人诉累。
➤ 三是坚持惩防并举,推进综合治理。针对检察监督履职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社会问题,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知识产权案件矛盾化解工作,持续做实检察为民。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记者:于潇
编辑:李梦欣 张娟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