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观察 曹洋

大会现场 珙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月19日,珙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珙县人民政府县长高果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过去一年,珙县围绕打造宜宾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卫星城和绿色转型融合发展协同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实现余箐化工园区成功获批,成为全市唯一新认定省级化工园区。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大力培育发展晶硅光伏、储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新签约项目14个,协议总投资75.22亿元;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产茧1.25万吨、茶叶1.23万吨、生猪出栏49.73万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84亿元。

城乡发展焕发新颜。分类打造特色产业镇,4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编制,12个乡镇基础设施和供排水厂网项目加快推进,曹营镇、玉和苗族乡等5个场镇农贸市场建成投用;培育打造省级和美乡村18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个、达标村35个。

“围绕打造宜宾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卫星城和绿色转型融合发展协同区、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和美幸福珙县’。”翻开《报告》,珙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等发展战略跃然纸上。

改革赋能

增强发展后劲

《报告》指出,珙县将全面深化改革,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注入新动力。

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余箐化工建材、塘坝建材、孝儿能源”产业定位,进一步优化调整经开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快形成“一区五链”(“一区”指珙县经济开发区;“五链”指精细化工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链、新兴材料产业链、绿色建材产业链、综合物流产业链)产业发展格局。创新经开区建设运营模式,持续深化经开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分离改革,健全企业退出机制,推动构建行政管理与市场经营“双轨运行、高效配合”模式体系等。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做好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后半篇”文章,推动国有资本向产业发展、能源开发、园区建设运营、城市建设运营、公共服务保障等领域集中,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精准谋划项目,充分发挥县项目综合服务中心、县国有企业项目服务中心作用,加快构建“行业部门+双中心+科学论证”系统谋划体系,健全“项目提出—可行分析—启动论证—前期储备”全链条机制,完善科学论证机制和项目投资指导机制。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规范招标采购管理,全面推进“承诺+信用管理”准入制度,推行政府采购项目全程电子化交易,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中标候选人“评定分离”机制扩面提额。开展涉企违规收费罚款专项治理,探索“轻微不罚”“首违不罚”制度,推广“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开展“助企暖企护企”专项行动,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突出问题等。

产业提质

推动经济发展新提升

珙县县委十五届八次会议指出,要健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现再造一个“产业珙县”。

《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提质增效,以智改数转、延链补链为方向,推动综合能源、绿色建材、节能环保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增创新型工业企业6户、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户。同时,以余箐化工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晶硅光伏、储能新材料以及配套产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方式,力争实现全年签约项目10个以上,协议总投资120亿元以上。

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洛亥镇粮油(稻虾)现代农业园区、王家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曹营镇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底洞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省五星级园区等级认定。大力支持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珙县茧丝绸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落地、鹿鸣茶业有限公司玉和车间升级改造等。

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以乡村旅游小切口做实产业发展大文章,推动鹿鸣茶海、龙茶花海、官帽山林海、僰人悬棺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农游、文游、康游向高品质、精品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节气,筹办好民族节庆和地方特色活动,谋划开展更多聚人气、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擦亮巡场烧烤、洛表猪儿粑、底洞豆腐干等特色品牌,完善河西夜市、金域天街等消费场景功能,不断壮大城郊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推进公铁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公转铁”“油转电”运输结构调整,积极打造宜宾南部公铁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