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扎根人民和大地,书写新时代气象。2025年1月17—19日,由四川日报社主办,川观新闻、成都市文联协办,川观新闻文化频道、金牛区文联、金牛区融媒体中心、金牛城投集团交子文化公司、五粮液、成都高新文创传媒有限公司、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18日上午,数十位参加活动的作家和诗人们,前往成都市金牛区工人村、成都凤栖博物馆、中海信(成都)新质产业城等地采风,近距离、多视角、沉浸式地领略根植在金牛街巷中的文化底蕴与城市气质。川观新闻人文频道特选发部分采风作品,以飨读者。

1月18日,作家们在金牛区工人村采风。金牛融媒体中心供图

朱丹枫

城西成都三环路两侧,绵延的绿带如翡翠项链环绕城市。每当晨曦初露,我总爱沿着蜿蜒的绿道漫步,看露珠在蜀葵花瓣上折射朝阳,听鸟儿在林间婉转啼鸣。春夏惬意,冬夏悠然。

自2018年“公园城市”理念提出以来,这座以蓉城为名的城市已生长出1500余座绿色明珠,而以“天府”为前缀、占地规模约3000亩以上,且已基本呈现的,只有位于天府新区的天府中央公园、青羊区的天府文化公园(成都市中心)和金牛区的天府艺术公园了。三处“天府”公园不分高下,各有千秋,都得蜀地神韵,其中天府艺术公园极具特色,其建筑群,昂首云天,气势磅礴,沉静而庄严,仿佛是诗与梦凝成的画卷,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展现今朝的辉煌。

这座占地3000亩的园林杰作,以金牛宾馆为内核铺陈“一核三园三湖三坊八景”的格局。设计师巧妙将川西院落精髓注入现代空间肌理,青瓦白墙与玻璃幕墙在粼粼湖面上相映成趣。漫步其间,但见茅草堰的碧波倒映着三重文化地标——形似芙蓉初绽的天府美术馆、若群山叠嶂的当代艺术中心、如书卷舒展的图书馆,与湖心以松竹梅为形的盆景岛构成水墨长卷。这让我想起杜工部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意境,只不过今人推窗所见的,是艺术与自然交融的新蜀景。其颜值成为金牛区城建的担当,也成了城市文化新网红地,更彰显着成都作为西南第一城的艺术地位与品位。

蜗居地距天府艺术公园1.8公里,步行也就30多分钟,我和妻子常去那里打卡,或迎着晨光,或就着晚霞,来此寻觅。美术馆旋转楼梯间倾泻的天光,将中外画展大师们笔下的水墨幻化为流动的诗行;图书馆穹顶下,孩子们散坐阶梯快乐阅读,书卷的墨色里藏着千年文脉。最妙是秋日午后,端坐湖畔茶寮,看银杏金箔般飘落水面,远处传来川剧高腔的余韵,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人间驻。不同的时应,不同的季节,不同心情,在此都有不同的感悟、领悟和醒悟。许多朋友打趣到,你们不是在天府艺术公园的某个角落,就是在去天府艺术公园的路上。

甲辰深冬,“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此启幕。217幅新作如六幕人生戏剧,从《新上任的老人》到《今夜》终章,九旬画翁以孩童般的狡黠笔触,将巴蜀的闲适与湘西的野性熔铸成墨。展厅里,我遇见拄杖老者对着《这些忧郁的碎屑》喃喃自语,也见红衣少女在《看山还是山》前摆弄汉服裙裾。每一幕联通着时间的主题,串联起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与历史的对话,生动呈现了黄永玉的艺术探索与人生感悟,以及观众与画家相喜悦相感应相默契而心灵契合。艺术在此处褪去神殿的光环,化作市井屋檐下的寻常风景,不再是束之高阁遥不可及的幻想。

若说成都的悠闲藏在盖碗茶升腾的热气里,金牛的艺韵便浸在芙蓉花的晨露中。从剃头匠的雕花推剪到篆刻师的歙砚,从茶博士的凤凰三点头到川剧艺人的变脸绝活,传统与现代在此水乳交融。那些曾让张仪惊叹的“龟画芙蓉”传说,如今化作三环路边蜿蜒的艺术长桥,将新金牛公园的科技之炫与老茶铺的人间烟火悄然缝合,彰显金牛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文化自信。

金牛这低调、内敛、懂得享受生活,文化与尊贵感并生的历史与文脉,必然呼唤一种回归本源、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回归生活。在此,人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模样:回归,不是简单回去,而是在生活美学、现代技术、自然生态和未来设计之间的价值重构。其发展理念已从多态共生、家园共栖、智能共振、时潮共燃、生态共度、意匠共鸣、民族共情、美育共线……等板块展现艺术跨领域、多维度、高层次的超级融合与联通,用艺术为诗意栖居的“公园城市”赋能,见证着“川西院落林环水绕”的和美与安逸,展现艺术与城市发展交融并茂的大美格局,开启了城市生活美学的新路径,令人心生向往。

诗人希克梅特说,城市的面容与母亲的脸庞同样难忘。当暮色为金牛艺术公园披上金纱,我常立于观景台眺望:西岭雪山的轮廓在天际若隐若现,近处居民楼的万家灯火次第点亮。蜀风雅韵就在这古今交汇处流转,既有“四十里城花作郭”的旧时月色,更见“人在画中居”的当代诗行。

这座以艺术为墨、以生态为纸的公园,不正是金牛写给未来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