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周梦颖  泸县融媒体中心 郭松平  文图/视频

2月18日,距离向周边区域客户交付成品纸箱还有36小时,泸县经开区城西工业园内的泸州市一圣鸿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正加紧赶制即将要交付的订单。走进车间,只见瓦楞纸板生产线上的设备正自动填装原纸,一位工作人员站在“瓦楞纸板生产管理系统(ERP)”操控台前,监测着设备的状态。

“瓦楞纸板生产管理系统(ERP)系统能适时精准控制用料、分切、供热等工艺环节,减少制作原料的浪费,并且生产效能提高15%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任泽一介绍,公司是专业生产销售各类瓦楞纸板、纸箱、彩箱、数码印刷等纸制品包装的企业,所以对生产效能和品质要求很高。

为此,在2023年至2024年,泸州市一圣鸿包装有限公司投入了3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智能环保升级。

升级后的生产线有何不同?以瓦楞纸板生产管理系统(ERP)为例,瓦楞纸纸板车间主管陈鑫解释道:“ERP系统将生产线与数字管理相结合,实时记录生产状态、订单状态、工艺温度调整。简单来说,该系统就是生产线的大脑,工作人员可实时调取ERP内全套数据作为参考,用于接下来的生产和节能制定实时方案、实时作出调整,稳定了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降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泸州市一圣鸿包装有限公司还引进了蒸汽循环系统,使得设备在生产时蒸汽余热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回流系统中循环再利用,实现冷凝水零排放。

除了对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升级外,该公司还回收了空气压缩系统产生的热能,利用热能加热自来水(60摄氏度左右),输送到员工宿舍进行日常使用。另外,该公司也是泸县首个清洁能源示范项目落地实施的企业。

来到该公司的厂房顶部,可以看到安装的1000多块光伏板。“这些光伏板的作用是发电,大概一年能节约7万元电费的支出。”任泽一说,通过蒸汽循环利用、热能收集利用等方式,全年大概节约成本65万元。“这笔开支省下来可以再次投入生产。”

生产线的逐步升级,也为企业带来了“绿色”前景。

今年1月,泸州一圣鸿包装有限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确认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也是泸州市首家传统造纸行业获得此项荣誉。任泽一表示,去年公司完成绿色升级改造后,产值达4.2亿元。作为泸县第一家国家级绿色发展样板企业,今年定下的产值目标是5亿元。

近年来,泸县通过调整企业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升级等方式,助力企业踏上绿色、环保发展之路。泸县经济信息科学技术局总经济师李昂表示,鼓励、推进全县传统企业的智改数转工作,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接下来也会继续为企业解决产权办理、要素降本等问题,常态化服务企业。

此前,为了精准施策,泸县对全县169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了走访,一是为了面对面解读工业领域的相关政策,二是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省级智改数转项目资金。

自2023年,自泸县制定实施“智改数转”行动方案以来,全县已有58家企业安装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22家企业安装 MES(制造执行系统),8家企业投资800万元以上进行“智改数转”,10家企业正在或即将投资800万元以上进行“智改数转”。

目前县经济信息科技局正积极动员企业参与“智改数转”,“力争到202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90%、85%、80%。”李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