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丹
记者从2月18日在成都召开的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全省民政工作将围绕推进银发经济建圈强链等“十大工程”、实施品牌民政建设等“四大行动”,以规范化建设覆盖民政工作各领域,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不断提升、对基本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的新需求。
“十大工程”涵盖民政各主要业务,包括银发经济建圈强链工程、养老服务扩容增效工程、社会救助解忧暖心工程、困境儿童监护提质工程、残疾人福利保障工程、殡葬行业系统施治工程、文明婚俗提升工程、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工程、社会组织规范建设工程、社区慈善创新发展工程。
具体来看,老龄工作回归民政部门后,今年,民政厅将健全各级老龄委工作机制,针对性研究制定银发经济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康复辅具、康养旅游、智慧养老等产业。针对四川老年人口基数大,同时还承接周边省份养老服务需求的实际,今年,民政厅将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此外,社会救助将在“扩围、提标、服务”上下功夫,兼顾“输血”与“造血”,提升制度可及性;拓展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兜底监护功能,开展监护评估强化家庭监护指导,整体提升对困境儿童的监护水平;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完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链条,探索两项补贴“免审即享”制度机制;围绕“逝、殡、葬、祭”四个环节,开展殡葬行业专项整治,推动殡葬回归公益属性;以婚俗改革试点为抓手,积极培树文明健康婚俗文化,持续推动公园式、特色化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将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放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部署中考量,有规划、分年度、成体系推出一批优秀地名文化产品;结合社会组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全生命周期监管;探索慈善发展激励引导机制,完善慈善监管机制,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四大行动”则包括实施品牌民政、数字民政、强基民政、安全民政行动。今年,我省将探索创建具有四川特色的民政品牌,全面推广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容缺快办、移动好办等民政数字化服务模式,加强和改进基层民政干部和民政从业人员培训,建设高素质民政工作者队伍,统筹抓好民政领域机构、人员、资金、项目、设施等安全,及时排查消除风险隐患。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