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观察 谭笑非

2月17日,彭山区实验幼儿园的开学典礼变身非遗体验场。彭山区文化馆与实验幼儿园联合推出“传承彭山非遗·厚植家国情怀”主题教育活动,将彭山板凳龙、彭祖膳食、剪纸艺术等非遗项目融入开学第一课,通过沉浸式体验为500余名幼儿开启别具匠心的文化启蒙。

清晨的操场鼓点铿锵,区级非遗彭山板凳龙传承团队以“游龙戏珠”“盘龙祈福”等传统程式点燃全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随后举行的升旗仪式中,稚嫩的童声与非遗展演交相辉映,实现传统文化与爱国教育的有机融合。

升旗仪式后,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参与非遗体验活动。在非遗体验区,幼儿手持迷你板凳龙、莲萧等道具,在代表性传承人指导下学习“弓步缠腰”“八字绕环”等基础动作,运动中感知非遗的协作美学;薰衣草班、小雏菊班将班花元素融入彭山剪纸,孩子们剪出的镂空花草装点成6米长卷文化墙。

不仅如此,活动还特别设置“非遗探索日”,组织50组亲子家庭走进区文化馆非遗展厅。在动态投影的彭祖养生功图谱前,5岁的王梓萌跟着全息影像比划导引术动作。非遗工坊里,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草木染技艺,制作的手帕成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孩子现在能说出3种彭祖药膳的养生功效,这样的教育比动画片更有吸引力。”家长李伟表示。

“这是我们‘非遗+园本课程’的第三次升级。”园长罗琪玲介绍,幼儿园已构建“展演体验-创意转化-生活应用”的三阶非遗教学体系,开发出12个主题课程包。区文化馆馆长张婧透露,年内将在全区推广“非遗开学季”模式,通过校馆联动的机制化运作,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滋养童年的精神底色。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