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浩煊 文
“十四夜,送蛴蟆(指蛙类动物),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2月11日正月十四,一年一度的蛴蟆节在南充顺庆、嘉陵、西充等地拉开帷幕。
18时许天色渐暗,在嘉陵区七宝寺镇记者看到,锣鼓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街道上挤满游客和村民,人们手持蛴蟆灯,唱着古老的歌谣,沿着乡村公路向河边缓缓前行。
据了解,蛴蟆节是川北地区一项古老而神秘的习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还入选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传,明末清初,南充西充河流域一带战乱不已,瘟疫流行,特别是咳嗽的小儿很多,村民人心惶惶。有人说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要把“蛴蟆瘟”送走,瘟疫才会离开。于是,老百姓自制“蛴蟆灯”,在正月十四的夜晚将“蛴蟆灯”送到附近的溪河中,或烧掉、或插入土中、或投入河中,将“瘟疫”送走,以此祈求平安。
这场“神秘仪式”什么样?川观新闻带您沉浸式体验。
视频由南充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热闹
太火爆了
点赞!
蛴蟆“含冤”三百年,换来人间欢乐多矣。不知蛴蟆“成仙”否?
蛴蟆节
太热烈啦!人山人海,络绎不绝,灯火辉煌,锣鼓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