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军令重如山,军中无戏言,承诺必践诺,到期必兑现。大家的发言要录成视频,要向全市播放,让全市的人民来共同见证大家都表了什么态、干了什么事、做出了什么成绩,是不是说到做到了。”这是近日广西玉林市委书记王琛在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把“军令状”公开,还要做成视频拿给社会监督,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细数过去,全国有不少省、市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都曾公开过“军令状”或类似的承诺。疫情期间,浙江、湖北签署“军令状”,承诺确保医疗物资供应到位、患者救治到位;脱贫攻坚期间,湖南、贵州签署“军令状”,承诺按时完成脱贫任务;云南还签过“军令状”,承诺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山东也签过“军令状”,承诺完成相关经济转型任务;而这次玉林市,则是提出了具体的全市GDP增长目标,誓要在广西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作贡献。

“军令状”公开了,政府做事更透明了,市民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全市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这有助于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对称。把“硬指标”公开了,更便于上级部门对工作进展和成果进行检查对照,避免出现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公开“军令状”能否有效果,关键在于后续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承诺真正落地,避免流于形式。如果只立目标,不追后果,承诺很可能就只是“空头支票”,“军令状”就等同于“戏言”。为此,我们需要更加强化问责,让监督真正发挥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