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荀超
作为地方历史文化“活档案”,近几年来方言在文学、电影、电视中正绽放出奇异的瑰丽色彩。创造票房神话的现象级电影《哪吒2》中对四川方言的使用,在角色塑造和喜剧效果上发挥了显著作用——其中太乙真人一口流利的“川普”,如“胎神”“你娃儿”“茅斯”等方言词汇,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受到了四川方言独特的喜剧效果。
方言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四川方言独有的特色是什么?2月9日,在《哪吒2》票房持续走高之时,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对方言、尤其是四川方言有特别深入研究的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汪启明,以及《哪吒2 》配音导演陈浩。
汪启明(摄影:陈羽啸)
说“川普”的太乙真人笑果足 四川话自带幽默感,可懂度高
“吾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操着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为整个电影增添了不少笑点。配音演员张珈铭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把太乙真人的幽默、慵懒、散漫全都展现出来了。《哪吒1》里那句“你打我撒”一出来,电影院里瞬间笑声一片。看到两个结界兽“内讧”时,他说“两个胎神”,叫哪吒“你娃儿”,以及“大欺小,癞疙宝”等方言,皆让观众忍俊不禁,妥妥的搞笑担当。
在全国,存在着很多地域方言。有时一条河、一座山、一个小镇的两边因为方言不同,有的甚至不能正常交流。但四川方言在全国的认同度普遍比较高,这是否因为四川话自带幽默、喜剧感?
汪启明长期致力于汉语文献方言学研究,曾荣获第十八届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和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他讲述:“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一个说四川话的电影叫《抓壮丁》,在全国影响很大。四川方言非常幽默、诙谐,在古代文献中都是有记载的。此外,四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它使用人口多,影响大,在外地的可懂度比较高。只要你不说太快,外地人基本上能听懂。不像潮汕话、江浙话这些方言,其他地方的人听起来就比较难懂。再如,同是闽方言,几个片区之间差异就很大。”
现在方言通过文学、电影、电视甚至短视频绽放活力,让很多年轻人觉得有意思。在汪启明看来,“首先,这是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表现。语言的背后是文化,方言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记忆、文化多样性、社会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现代价值等多个层面。方言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和发音,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性格和特质。民间故事、山歌、谚语等均依赖方言代代相传。其次,方言承载着个人的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还可以是家族记忆、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乡音蕴含着对乡情的一分思念,一分留恋。随着时代、社会、科技等语言外在环境的变化,一些方言会消失;但总体来说,方言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广大乡村,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形成方言的不少因素还存在。”
在汪启明看来,现在方言借着新的传播媒介被年轻人喜爱,跟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也就是说,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利用方言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汪启明还提醒, 方言与普通话没有绝对的天然的壁垒。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各地的汉语方言都是汉语这个系统的地域分支,它们都是汉语的一部分,有共同的来源。从语言学意义上来说,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只是这种方言被国家规定为共同语。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今天很多年轻人都能同时会说普通话和自己家乡的方言,在不同场合切换非常自如,毫无问题。”
古代文献有记载 “‘老子’这个词,在四川至少延续了1000多年”
不管是古蜀语还是现在的四川方言,作为“蜀地密码”的重要载体,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文明社会的标志包括城市、冶金、宗教礼仪和文字符号等,其中蜀地文字研究一直是古蜀文化研究的“牛鼻子”。而研究古蜀文字,离不开对古蜀语的研究。“应该说,古蜀文字是今后蜀文化研究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所在”,汪启明说。
远古时期,蜀地是多民族聚居区,古蜀人是蜀地的主体民族,蜀语也指这个主体民族的语言。先秦时期,蜀语是具备自身的特点、又与中原雅言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地域方言,它与先秦时期的周语、秦语、楚语、宋鲁语、吴越语一样,是华夏通语即后来的汉语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汉语一支非常重要的地域方言。秦汉时期,蜀语甚至与秦语一道,成为汉语中地位较高的优势方言。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
汪启明教授的著作《中上古蜀语考论》中,确定了“蜀语”一词始见于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并界定了“蜀语”“蜀方言”与“四川方言”的区别:把中上古时期的蜀地人(不含蜀地少数民族)语称为“蜀语”,把宋元明时代蜀地人语称为“蜀方言”,把清代,尤其是“湖广填四川”以后的蜀地人语称为“四川方言”。汪启明教授说,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我们今日所讲“四川方言”不完全等同于古蜀语。但根据语言底层理论,有些还是流传到了今天的四川方言中。即使今天的四川方言已经是一个混合方言,但其底层还是古代的蜀语。
《中上古蜀语考论》
《中上古蜀语考论》附录有一个“中上古蜀语词汇表”,收入了根据扬雄的《方言》、杭世骏的《续方言》、张慎仪的《方言别录》和李实的《蜀语》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而成的742个被蜀人使用过的蜀语词汇。用此表对照古今,其中哪些蜀语消失了,哪些蜀语流传至今,一目了然。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中上古蜀语的消逝与传承。比如像“坝”“痨”“白雨”这些方言词,在中上古蜀语中也都能找得到。
隋代无名氏的诗《绵州巴歌》中,有“白雨”这个词,意思是暴雨、雷雨。“白雨”是中上古时期的蜀语词,唐代时成为文人惯用词。杜甫曾在《寄柏学士林居》中写道,“青山万里静散地,白雨一洗空垂罗。”李白《宿鰕湖》一诗曰:“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在现代四川方言中,尤其是绵阳一带,“白雨”仍然流行。今天不少四川人会挂在嘴边的自称“老子”,蜀地先人也早就在用了。《后汉书·韩康传》中,就记录了这个蜀语词,其意为:对人自称。南宋时期的陆游,曾经来到过四川,他在《老学庵笔记》的卷一中写道:“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这就能证明,“‘老子’这个词,在四川至少延续了1000多年。”汪启明说。
想学方言?150万条的数据库等你
《哪吒2 》配音导演陈浩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配音过程中,他提醒配音演员们要注重以普通人的视角作为切入点,运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举止来塑造角色,“哪吒身边的朋友,就如同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人,观众看到他们时会觉得‘哎呀,这太像我那哥们儿了’。”
虽然随着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地方的方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基础起了显著的变化,不少方言也濒临消亡或者发生很大的演变,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为了便于研究,保护方言的相关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电子数据库,将方言古语的血脉在数字时代存档,为其带来“绝学”不绝的“新生”希望。
据汪启明介绍,由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整理、辑录及数字化工程”,在2025年会迎来结项验收。该工程是对中国古今地方志所载汉语方言材料做全面辑录和整理,完成一部从古到今、涵盖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俗语、谚语、方言来源、口语用例、文献佐证等在内的方志方言资料总集。
2023年,作为该工程的一部分,汪启明主编的《中国地方志方言资料总目》列入四川省2022—2023年度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已经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系首次全面对境内外上起1192年的《吴郡志》、下迄2015年的县级以上行政区所有新旧地方志(包括总志)和方言志进行收集、整理、考订、结集的目录学著作。该书辑录的范围包括大方言区下的官话和非官话,也包括仅通用于个别城镇的土语;辑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辑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方言专志,新旧地方志中专设的与方言有关的卷次,以及散见于“风俗”“舆地”“边疆”等篇中的方言资料。该书的出版,对延续我国连绵不断的文化与历史、为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方言资料。这部书还入选了四川省新闻出版局2023年度“四川好书”名单。此外,一系列关于云贵川渝方言相关的系列图书,即将推出,目前正在校对过程当中。
《中国地方志方言资料总目》
除此之外,该工程还将重磅推出一个贯通古今、囊括各地方志方言、具备逐词查询和多方面检索功能的大型动态电子数据库,将对所有公众开放。届时全国范围内地方志记载的古今汉语方言资料,都会囊括在内。这个数据库的基础是从地方志这个“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科学成果群”中辑出的3000余部含有方言的方志;自行印刷达300余册,规模算是比较大的。以词汇为例,搜集各地方言词汇约150万条,可能达到1500万字。使用这个电子数据库,可以查到一个方言词在中国哪些地方有分布,从而可以有助于研究历史上的移民、汉语方言史、汉语史等学术问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电影、电视剧加入方言元素,让我们的方言文化得以传承。
四川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让我这个外地人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地方特色。
四川方言的喜剧效果真是无敌,每次听到太乙真人的台词都想笑。
四川方言非常幽默、诙谐,在古代文献中都是有记载的!👍👍
四川方言就是四川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这其中承载了四川独有的风土人情,这波文化输出虽然俏皮,但是也让大众感受到了四川话的独有魅力。
独特方言喜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