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段玉清
去年12月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成都科创生态岛“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到,将通过实施“双向揭榜挂帅”,到2027年支持揭榜项目500个以上。
2月8日,“双向揭榜挂帅”首批榜单正式出炉!在当日举行的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2025年首批榜单发布会上,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分别发布“成果找市场”“企业找技术”两个榜单,共40个项目。其中,“成果找市场”榜单20个项目、“企业找技术”20个项目。
项目都有啥特点
榜单中的项目从何而来?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以“成果找市场”榜单举例,征集活动开启后,首批征集了471个项目,在经过投资专家、链主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以及技术经理人等论证后,最终遴选出转化需求20项,再将这些需求进行细化,形成项目榜单和商业计划书,明确合作模式、资金投入、利益分享、先投后股、企业孵化等重点事项。
遴选出来的项目有哪些特点?
首先是产业聚焦度高。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这40个项目聚焦于四川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其中,“成果找市场”项目涉及医药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能源装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软件和信息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方向。“企业找技术”项目涵盖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6条重点产业链。
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高性能全国产人工智能定制板卡开发”进行路演,抛出合作“橄榄枝”,“预期板卡研发成功,至少可带动产业1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刘东介绍。
其次是科研水平高。科技厅相关负责人注意到,“成果找市场”项目中有近四成来自于国省级科技奖励成果等高水平科技成果,将有利于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带来了“无人机航空电磁深地探测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颜世强介绍,这项成果将突破传统地面探测的局限,通过对该成果进行转化,可进一步实现增强探测深度和精度能力、提升续航时间和数据链路实时回传等功能的更新迭代。
“从企业预期投入情况看,发榜单位多为我省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和快速发展的行业优质企业,20家企业意向出资金额超过5.3亿元,其中意向出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6项。”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榜单项目对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程,提升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都有积极意义。
服务保障怎么落实
首批榜单正式出炉,如何保障项目落地是本场活动关注的重点之一。活动现场,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从资金支持、工作流程、服务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就“双向揭榜挂帅”工作方案作了进一步说明。
比如在资金支持上,将首期安排资金12亿元组建“双向揭榜挂帅”资金池,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再比如服务保障上,为揭榜项目提供工商注册、技术转移、合同登记、人才招聘、教育医疗等一站式服务,并专门为符合条件的揭榜项目人才提供1000套低租金保障性租赁住房。
此外,一些市州的负责人也带来了服务保障方案。
“我们将强化资金保障,支持项目加快落地。”绵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组建首期规模3亿元的绵阳“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资金,对揭榜项目给予合同总金额最高40%的支持。此外,绵阳还将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实施创新积分制,探索先投后股的模式,为项目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资金支持之外,创新服务也屡次被提及。成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成都将完善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体系,建强成都科创生态岛孵化功能,提供科技政务、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一站式云端服务。此外,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环节——中试服务,成都将在2025年累计建成100个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
此外,成都市联合有关市(州)进行了“四链”融合区域联盟签约,共同探索“研发+生产”“总部+基地”跨市域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揭榜项目成果在全省顺畅流动,全省“一盘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川省“四链”融合区域联盟签约仪式(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下一步,四川将每季度“发布一批、揭榜一批、签约一批”项目,推进目标任务落地见效,计划全年落地项目150个以上。同时将统筹全省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协调提供中试、技术交易、投融资、知识产权等做好配套服务,并组织开展里程碑式考核,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